笔顺:竖 折 竖 横 竖 折 横 点 撇 横
助詞,表示反詰(➊哪里,如何,怎麼,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難道,如“~非”,“~不”,“~有意乎”)。
同“愷”,快樂。 同“凱”,勝利的。
ㄑㄧˇ
難道、怎麼,表示反詰、疑問。如:「豈敢」、「豈有此理」。《詩經·鄭風·褰裳》:「子不我思,豈無他士?」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是否、是不是,表示推測。 《漢書·卷五八·卜式傳》:「家豈有冤,欲言事乎?」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 其,表示期望或命令。 《國語·吳語》:「天王豈辱裁之?」 《漢書·卷七四·丙吉傳》:「願將軍詳大議,參以蓍龜,豈宜褒顯?」
ㄎㄞˇ
軍隊凱旋歸來所奏的樂曲。 《說文解字·豈部》:「豈,還師振旅樂也。」
ㄎㄞˇ
和樂。 《詩經·小雅·魚藻》:「王在在鎬,豈樂飲酒。」 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二三:「豈安通靈臺,游瀁去高翔。」 通「愷」、「凱」。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𠀤音䔇。 《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又欲也,登也。 《徐曰》今借此爲語詞。 《玉篇》安也,焉也。 《廣韻》曾也。 《增韻》非然之辭。 《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 《詩·召南》豈不夙夜。 《傳》豈不,言有是也。 又《集韻》《正韻》𠀤可亥切,音鎧。與凱愷𠀤通。軍勝之樂也。 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 《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切部: 墟喜切
『清代:段玉裁』
公羊傳曰。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周禮大司樂曰。王師大獻。則令奏愷樂。注曰。大獻、獻捷於祖。愷樂、獻功之樂。鄭司農說以春秋晉文公敗楚於城濮。傳曰。振旅愷以入於晉。按經傳豈皆作愷。
各本作欲也、登也。多也字。今刪正。欲登者、欲引而上也。凡言豈者皆庶幾之䛐。言幾至於此也。故曰欲登。曾子問。周公曰。豈不可。注。言是豈於禮不可。按此謂於禮近於不可也。漢書丙吉傳。豈宜褒顯。猶言葢庶幾宜褒顯也。周漢文字用豈同此者甚多。舉二事足以明矣。欠部有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