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散沙


   一盘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 pán sǎn shā
成语注音 一 ㄆㄢˊ ㄙㄢˇ ㄕㄚ
成语正音 “散”,不能读作“sàn”。
成语简拼 yps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一盤散沙
成语英文 in a state of disunity like a sheet of loose sand
成语俄文 разрозненный(блюдо сыпучего песка)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一盘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成语示例


一盘散沙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论》:“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逸。 分布,分给:~布。~发(fā)。天女~花。 排遣:~心。~闷(mèn)。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了。

没有约束,松开:松~。~漫。懒~。~曲。~记。~板。~文。披~头发。 分开的,分离的:~居。~乱。~座。~兵游勇。 零碎的:~碎。~装。~页。 中医称药末:~剂。丸~膏丹。

非常细碎的石粒:~子。~石。风~。~尘。~砾(沙和碎石块)。~漠。~丘。~滩。~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暴。~浴。~疗。~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 像沙的东西:~糖。豆~。~瓤。 声音不清脆不响亮:~哑。 姓。

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一』

《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散』

《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𠀤音傘。㪔,通作散。 《易·說卦》風以散之。 《禮·曲禮》積而能散。  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 《註》散,放也。  又《博雅》布也。 《廣韻》散,誕也。 《增韻》又宂散,閒散。 《韻會》不自檢束爲散。 《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 《註》不在可用之數。  又姓。 《書·君奭》有若散宜生。 《傳》散氏,宜生名。  又酒尊名。 《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 《註》漆尊也,無飾曰散。 《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 《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 《禮·禮器》賤者獻以散。 《註》五升曰散。○按《周禮》《儀禮》《禮記》《釋文》𠀤音素旱反。《韻會》獨引此條入去聲,非是。蓋上去二聲可通讀也。  又藥石屑曰散。 《後漢·華陀傳》漆葉靑䴴散。  又琴曲名。 《晉書·嵆康傳》有廣陵散。  又《廣韻》蘇旰切《集韻》《韻會》先旰切,𠀤音鏾。義同。  又《集韻》相干切。與跚同。 《史記·平原君傳》槃散行汲。 《註》索隱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

『沙』

《唐韻》所加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加切,𠀤音紗。 《說文》水散石也。从水从少,水少沙見。楚東有沙水。 《水經注》逢澤陂東北流爲新溝,又東北注梁爲沙水。  又《山海經》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  又潁水之別名。 《爾雅·釋水》潁爲沙。 《註》謂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  又疏土也。 《易·需卦》需于沙。 《正義》沙,水旁之地。 《詩·大雅》鳧鷖在沙。  又州名,在西徼外,取沙角山爲名,卽三秦記鳴沙山也。 《廣輿記》沙州鳴沙山,峰勢危峻,沙如乾糖。天氣淸朗則沙鳴,聞數里外。  又流沙,西境極遠之地。 《書·禹貢》西被于流沙。  又丘名。 《爾雅·釋丘》邐迤曰沙丘。 《疏》謂丘形斜行,連接而長者。  又長沙,郡名,屬楚。 《廣輿記》今湖廣長沙府有長沙縣。  又長沙,星名。在軫旁,主壽命。見《史記·天官書》。  又水中有沙者曰沙衍。 《𥠇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又沙汰,詳汰字註。  又《謝察微·算經》十塵爲沙,十沙爲纖。  又木名。 《范成大·桂海草木記》沙木與杉同類,尤高大,葉尖成叢,穗少與杉異。  又豆名。 《崔豹·古今注》貍豆,一名貍沙,一名獵沙。虎豆,一名虎沙。馬豆,一名馬沙。  又吹沙,魚名。 《爾雅·釋魚》鯊鮀。 《郭璞註》今吹沙也。 《陸璣註》魚狹而小,常張口吹沙,故曰吹沙。  又小而甘美之稱。 《韓彥直·橘錄》沙橘取其細而甘美,或曰種之沙州之上,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稱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類,特方言耳。  又沙門,謂勤行也。 《佛說四十二章經》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爲法,名曰沙門。  又姓。宋勇將有沙世堅。  又借爲紗縠字。 《周禮·天官》內司服素沙。 《註》素沙,今之白縳也。以白縳爲裏,使之章顯。今世有紗縠者,名出于此。  又《集韻》蘇和切《正韻》桑何切,𠀤音蓑。亭名,在元城。 《春秋·定七年》齊侯衞侯盟于沙。 《註》今陽平元城縣東南有沙亭。  又與犧通。 《詩·魯頌》犧尊將將。 《鄭註》素何反。 《毛傳》有沙飾也。  又酒名。 《儀禮·大射儀兩壷獻酒註》獻讀爲沙。沙酒濁,特泲之,必摩沙者也。  又《集韻》山宜切,音釃。亦水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所稼切,音嗄。聲嘶也。 《周禮·天官》內饔鳥皫色而沙鳴貍。 《註》沙音所嫁反,或蘇他反。 《疏》沙,嘶也。○按沙本有蘇何、山宜二切,不必又入歌支叶韻。今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