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喻学习或做事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坚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 tiān dǎ yú,liǎng tiān shài wǎng
成语注音 ㄙㄢ ㄊ一ㄢ ㄉㄚˇ ㄩˊ,ㄌ一ㄤˇ ㄊ一ㄢ ㄕㄞˋ ㄨㄤˇ
成语正音 “晒”,不能读作“sài”。
成语简拼 stdyltsw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成语英文 work by fits and starts(in fits and starts)
成语俄文 три дня ловить рыбу,два дня сушить сеть
成语结构  复句式
成语字数  8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学习或做事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坚持。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体育锻炼要每天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气。~冷。 季节,时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击,敲,攻击:~击。殴~。~杀。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 做,造:~首饰。~家具。 拨动:~算盘。 揭,破,凿开:~破。~井。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 涂抹,印,画:~蜡。~戳子。 写出,开出:~证明。 捆,扎:~包裹。 合,结合:~伙。~成一片。 获取,购取:~水。~鱼。 除去:~消。~杈。 定出,计算:~算。~腹稿。 用,采用,使用:~比喻。 玩,玩耍:~球。 截,停,减,退:~住。~价儿。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 自,从:~哪儿来?

量词,指十二个:一~铅笔。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气。~冷。 季节,时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把东西放在太阳光下使它干燥;人或物在阳光下吸收光和热:~图。冲~。晾~。 〈方〉置之不理,慢待:我让他~在那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天』

《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𠀤腆平聲。 《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 《易·說卦》乾爲天。 《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 《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 《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 《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 《陶潛詩》𠛬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 《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 《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 《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 《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 《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 《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 《易·暌𧰼》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𠀑,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打』

《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挺切,音頂。 《說文》擊也。从手丁聲。 《穀梁傳·宣十八年》邾人戕繒子于繒,梲殺也。 《註》謂捶打。音頂。  又《六書故》都假切《韻會》《正韻》都瓦切。 《正韻箋》打字通音當作都那切,如讀都瓦切,不成聲矣。◎按打與撻同義。楊愼曰:尚書撻音人聲,又轉上聲。俗用打爲撻,然从撻轉音,亦未合。今讀德馬切,答上聲爲正。 《北史·張彝傳》羽林武賁將幾千人,至尚書省,以瓦石擊打公門。  又白打,毬采名。 《蹴踘譜》每人兩踢名打二,曳開大踢名白打。 《韋莊詩》內官初賜淸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又《唐韻》德冷切《集韻》《韻會》都冷切,𠀤讀與等近。義同。  又《歐陽脩·歸田錄》打字當滴耿切。○按《字彙》誤改音滴。  又《項氏家說》俗助語每與本辭相反,其於打字用之尤多。凡打𤴁、打聽、打量、打睡,無非打者。

『天』

《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𠀤腆平聲。 《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 《易·說卦》乾爲天。 《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 《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 《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 《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 《陶潛詩》𠛬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 《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 《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 《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 《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 《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 《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 《易·暌𧰼》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𠀑,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晒』

《字彙補》與曬同。 《唐韻》《集韻》《韻會》𠀤所寄切,音躧。 《說文》暴也。 《前漢·中山靖王傳》臣聞白日曬光,幽隱皆照。 《註》師古曰:曬,暴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所賣切,音𨢦。 《玉篇》暴乾物也。亦作䵘。  又《集韻》所嫁切,音嗄。義同。  又抽知切,音摛。舒也。

『网』

《廣韻》文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文紡切,𠀤音網。 《說文》庖犧所結繩以漁。从冂,下象網交文。 《註》今經典變隷作罒。 《玉篇》羅罟總名。亦作𦁒、罔、𠕈、𦉯。 《廣韻》與網同。 《篇海》网字有三譌:本作网而譌作𦉳,亦作冈而又譌作𠔿,又亦作𦉰而譌作罒。罒乃橫目,惟睪眔睘等字從之,其他但屬羅網義者,𠀤係𦉰字下橫畫,不連兩旁。 《廣韻》文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文紡切,𠀤音罔。 《說文》本作网。或作𦉽,隷省作㒺。今文从糸作綱。 《易·繫辭》作結繩而爲㒺罟,以佃以漁。 《朱子·本義》㒺,與綱同。 《書·盤庚》若綱在綱。 《詩·邶風》魚綱之設。  又《楚辭·招魂》綱戸朱綴。 《註》綱戸,綺文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