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邻西舍


   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ōng lín xī shè
成语注音 ㄉㄨㄥ ㄌ一ㄣˊ ㄒ一 ㄕㄜˋ
成语简拼 dlx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東鄰西捨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成语示例


那些东邻西舍听得哭声,都来观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戴叔伦《女耕田行》:“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成语典故

住处周围的邻居。宋.黄机《八声甘州.为遁斋寿》词:“有当年,东邻西舍,办鸡豚,相与燕春秋。”《平妖传》七回:“只怕东邻西舍传说开去,闹动了官府,把小事弄成大事。”《醒世恒言》卷二九:“那些东邻西舍听得哭声,都来观看。” 见“左邻右舍①”。唐·戴叔伦《女耕田行》诗:“~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姓。

居住的房子:宿~。旅~。校~。 居住,休息:~于山麓。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弟。~侄。~亲。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喻对人让步)。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西』

《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粞。 《類篇》金方也。 《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 《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西郡。 《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西氏。 《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𤣥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𠧧。○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舍』

《廣韻》始夜切《集韻》《韻會》《正韻》式夜切,𠀤音赦。 《說文》市居曰舍。 《釋名》舍,於中舍息也。 《禮·曲禮》將適舍,求毋固。 《註》謂行而就人館。 《疏》適,猶往也。舍,主人家也。 《周禮·天官·宮正》以時此宮中之官府,次舍之衆寡。 《註》次謂吏直宿,若今部署諸廬者。舍,其所居寺。 《前漢·高祖紀》高祖適從旁舍來。  又《王莽傳》里區謁舍。 《註》不宿客之舍爲里區,宿客者曰謁舍。  又息也。 《詩·小雅》爾之安行,亦不遑舍。 《箋》女可安行乎,則何不暇舍息乎。 《前漢·高祖紀》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 《註》師古曰:舍,息也,於殿中休息也。  又日行有次舍。 《淮南子·天文訓》日入於虞淵之汜,曙於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 《郭璞·遊仙詩》迴日向三舍。 《註》二十八宿,一宿爲一舍。  又師行一宿爲舍。 《增韻》又三十五里爲一舍。 《左傳·僖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註》一舍三十里。  又《釋典》一俱廬舍。 《註》四里爲一俱廬舍。一里三百六十步,一俱廬舍計一千四百四十步。  又止也。 《禮·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耕者少舍。 《註》舍,猶止也。 《管子·四稱篇》良臣不使,讒賊是舍。 《註》舍,止也,謂止讒賊於其旁,與之近也。  又廢也,罷也。 《易·乾卦》見龍在田,時舍也。 《左傳·昭五年》舍中軍,𤰞公室也。 《註》罷中軍。  又厝也。 《戰國策》王不如舍需於側,以稽二人者之所爲。 《註》舍,猶厝也。  又施也。 《左傳·宣十二年》老有加惠,旅有施舍。  又《昭十三年》施舍不倦。 《註》施舍,猶言布恩德。  又官名。 《周禮·天官·掌舍》掌王之會同之舍。  又《地官》舍人。 《註》舍,猶宮也。主平宮中用穀者也。師古曰:舍人,親近左右之通稱,後遂爲私屬官號。  又處也。 《詩·鄭風》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箋》舍,猶處也。 《釋文》舍,音赭。王云:受也。  又除也。 《詩·小雅》舍彼有罪。 《傳》舍,除也。  又釋也。 《詩·小雅》不失其馳,舍矢如破。  又《大雅》舍矢旣均。 《箋》舍之言釋也。  又中也。 《禮·射義》射之爲言者,繹也,或曰舍也。 《疏》舍,中也。  又舍匿。 《前漢·淮南王傳》舍匿者,論皆有法。 《註》謂容止藏隱也。  又與赦通。 《前漢·朱博傳》姦以事君,常𠛬不舍。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始野切,音捨。止息也,廢也,置也。 《論語》不舍晝夜。 《書·湯誓》舍我穡事,而割正夏。 《釋文》舍,音捨,廢也。 《左傳·昭四年》使杜洩舍路。 《註》舍,置也。 《釋文》舍,音捨。  又《五音集韻》悉姐切,音寫。 《揚子·方言》發挩舍車。  又《集韻》始隻切《正韻》施隻切。𠀤與釋同。 《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 《註》舍卽釋也。采讀爲菜。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 《釋文》舍音釋。 《管子·五輔篇》是故上必寬裕,而有解舍。 《註》解,放也。舍,免也。 《釋文》舍,同釋。  又《韻補》叶舂遇切,音戍。 《屈原·離騷》余固知謇謇之爲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爲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又叶始賀切。 《白居易·效淵明體詩》所以隂雨中,經旬不出舍。始悟獨住人,心安時亦過。 《唐韻》書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野切,𠀤赦上聲。 《說文》釋也。 《正韻》弃也。 《宋書·殷淳傳》愛好文義,未嘗違捨。  又姓。明洪武中,稅課大使捨敬。 經典省作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