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权辱国


   丧:丧失;辱:屈辱;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àng quán rǔ guó
成语注音 ㄙㄤˋ ㄑㄨㄢˊ ㄖㄨˇ ㄍㄨㄛˊ
成语正音 “丧”,不能读作“sāng”。
成语简拼 sqrg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喪権辱國
成语英文 humiliate the country and forfeit its sovereignty
成语俄文 национáльный позор
成语日文 主権 (しゅけん)を失 (うしな)い国(くに)を辱(はずかし)め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丧:丧失;辱:屈辱;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成语示例


清政府腐败无能,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行条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成语典故

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郭沫若《中国史稿》五编一章一节:“耆英、伊里布在英国侵略者胁迫下,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并列 丧失主权,使国家和人民蒙受奇耻大辱。秦牧《逛东陵》:“那拉氏生了个儿子载淳做了同治皇帝,因此也就膨胀起来了,而且膨胀到惊人的地步,穷奢极侈,暴戾恣睢,~,顽固腐朽,五毒百味,一应俱全。”△贬义。用于卖国求荣的统治者与汉奸。→卖国求荣 丧师辱国 ?保家卫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羞耻:羞~。耻~。 使受到羞耻:~骂。侮~。折~。 谦辞,表示承蒙:~承。~赐。 玷污,辜负:~没(mò)。~命。玷~。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辱』

《唐韻》而蜀切《集韻》儒欲切,𠀤音蓐。 《廣韻》恥也。 《禮·曲禮》孝子不登危,懼辱親也。  又汙也。 《左傳·襄三十年》使吾子辱在塗泥久矣。  又屈也。 《禮·曲禮》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 《註》屈辱尊命之臨也。  又僇也。 《說文》辱,从寸,在辰下。失耕時於封疆上僇之也。  又姓,見《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