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崖勒马


   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②比喻运用笔墨,当意境入近高潮时,突然煞住笔锋。亦作“悬崖勒马”、“勒马悬崖”。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ín yá lè mǎ
成语注音 ㄌ一ㄣˊ 一ㄚˊ ㄌㄜˋ ㄇㄚˇ
成语简拼 lylm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臨崕勒馬
成语英文 desist from doing something before it is too late(halt before the abyss)
成语俄文 остановиться в последний момент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②比喻运用笔墨,当意境入近高潮时,突然煞住笔锋。亦作“悬崖勒马”、“勒马悬崖”。



成语示例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3回:“这就叫‘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郑光祖《钟离春智勇定齐》第三折:“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成语典故

勒:收住缰绳不让前进。比喻临近危难时能及时悔悟回头。也比喻运笔时,临近高潮突然煞住笔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步履固难由上而下,临崖勒马,收束尤不易,偶一失足,粉首碎身。”清.李渔《笠翁余集.窥词管见.第二十则》:“东奔西驰,直待临崖勒马,韵虽收而意不收,难乎其为调矣。” 见“悬崖勒马”。明·寓山居士《鱼儿佛》3出:“只因鬼门关纳不准鸦青钞,及至到~,怎能做急水撑篙。”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高地的边,陡立的山边:山~。悬~。~谷。~壑。~壁。~葬(悬棺葬)。~岸。悬~勒马。 边际:~略(大略,梗概)。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马~。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悬崖~马。 强制:~令。~索。 统率:~兵。 雕刻:~石。~碑。~铭。

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紧。 方言,强制,逼迫。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崖』

《集韻》《韻會》《正韻》𠀤宜佳切,音睚。 《說文》高邊也。从屵,圭聲。 《徐曰》水邊有垠堮也。無垠堮而平曰汀。 《郭璞·江賦》觸曲崖以縈繞。  又珠崖,郡名。在南海,漢武帝置,地居海中,產珠,故曰珠崖,亦曰朱崖。  又洪崖,仙人名。 《郭璞·遊仙詩》右拍洪崖肩。  又不和物曰崖岸。宋張詠性剛介,自號乖崖,言乖則違衆,崖不和物也。  又《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𠀤音儀,義同。○按《說文》厂部厓訓山邊,屵部崖訓高邊,分厓崖爲二,韻會因之,以山邊屬睚音,高邊屬儀音,似泥。

『勒』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𠀤楞入聲。 《說文》馬頭絡銜也。从革,力聲。一說馬轡也,有銜曰勒,無曰羈。 《釋名》絡也。絡其頭而引之。 《玉篇》馬鑣銜也。 《前漢·匈奴傳》鞌勒一具。  又《增韻》抑也。 《玉篇》抑,勒也。  又刻也。 《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物勒工名,以考其誠。 《註》刻名于器,以備考驗。  又《廣韻》石虎諱勒,呼馬勒爲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