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骸骨


   乞:求,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ǐ hái gǔ
成语注音 ㄑ一ˇ ㄏㄞˊ ㄍㄨˇ
成语简拼 qh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pretext for retire from work of ancient Chinese office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3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乞:求,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梁实秋《退休》:“乞骸骨居然造成这样的轰动,可见这不是常见的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


成语典故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谓请求赐还骸骨得以归葬故里。后遂用为官吏自请退休的婉词。《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明史.钱习礼传》:“复上车乞骸骨,乃得归。” 述宾 旧时官员自请退休。语出《晏子春秋·重而异者》:“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汉书·两龚传》:“哀帝遣使者即楚拜(龚)舍为太守。既至数月,上书~。”△多用于表示退休告老方面。也作“请骸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向人讨、要、求:~求。~丐。~灵(向神佛求助)。~怜。 姓。

骨头:~骨。尸~。 身体:病~。残~。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碌〕滚动(“碌”读轻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乞』

《廣韻》去訖切《集韻》《韻會》《正韻》欺訖切,𠀤音䒗。求也。 《禮·內則》五帝憲三王有乞言。 《史記·王翦傳》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 《後漢·李通傳》以病上書乞身。  又《釋典》比丘者,華言乞士,謂內乞法資心,外乞食資身也。  又姓。五代將乞力。  又乞伏,複姓。  又《集韻》丘旣切《正韻》去冀切,𠀤音器。凡與人物,亦曰乞。 《前漢·朱買臣傳》吏卒更乞匃之。 《註》音氣。 《晉書·謝安傳》謂甥羊曇曰:以墅乞汝。 《鄭樵·通志》气,氣也。因聲借爲與人之乞,音氣。因與人之義,借爲求人之乞,此因借而借也。

『骸』

《唐韻》戸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𠀤音諧。 《說文》脛骨也。 《博雅》骨也。 《左傳·宣十五年》析骸以爨。 《莊子·逍遙遊》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  又《德充符》直寓六骸。 《釋文》手足首身也。  又《集韻》柯開切,音該。與胲同。 《類篇》足大指毛也。

『骨』

《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𠀤音汨。 《說文》肉之覈也。 《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 《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 《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 《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 《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又牲骨。 《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 《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又姓。 《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又苦骨,苦參別名。  又多骨,白荳𦸅別名。見《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