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
同“乞骸骨”。《汉书.陈平传》:“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大王所赐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见“乞骸骨”。
求:~求。~示。~假(jiǎ )。~命。~战。~教(jiào )。~愿。~君入瓮。~缨(喻请战杀敌)。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进。~坐。~安。~便。 延聘、邀、约人来:~客。~柬。邀~。 谒见、会见:“造~诸公,不避寒暑”。
骨头:~骨。尸~。 身体:病~。残~。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碌〕滚动(“碌”读轻声)。
《唐韻》戸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𠀤音諧。 《說文》脛骨也。 《博雅》骨也。 《左傳·宣十五年》析骸以爨。 《莊子·逍遙遊》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 又《德充符》直寓六骸。 《釋文》手足首身也。 又《集韻》柯開切,音該。與胲同。 《類篇》足大指毛也。
『骨』《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𠀤音汨。 《說文》肉之覈也。 《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 《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 《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 《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 《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又牲骨。 《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 《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又姓。 《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又苦骨,苦參別名。 又多骨,白荳𦸅別名。見《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