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朗朗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成语注音 ㄕㄨ ㄕㄥ ㄌㄤˇ ㄌㄤˇ
成语简拼 ssl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書聲朗朗
成语英文 the sound of reading aloud
成语组合  ABCC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反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成语典故

见“书声琅琅”。《镜花缘》23回:“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名誉:名~。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明亮,光线充足:~敞。~澈。~然。明~。晴~。开~。爽~。 声音清楚、响亮:~声。~读。~诵。书声~~。

明亮,光线充足:~敞。~澈。~然。明~。晴~。开~。爽~。 声音清楚、响亮:~声。~读。~诵。书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声』

《字彙》同𡔝。 《正字通》俗聲字。 《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𠀤聖平聲。 《說文》音也。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 《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 《註》聲謂樂也。  又凡響曰聲。 《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 《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又聲敎。 《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 《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 《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又聲譽。 《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註》聲聞,名譽也。  又宣也。 《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 《註》聲,宣也。  又《諡法》不生其國曰聲。 《註》生于外家。 《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註》聲,諡也。  又姓。  又《韻補》叶尸羊切,音商。 《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朗』

《集韻》同朖。 《詩·大雅》高朗令終。 《傳》朗,明也。  又姓。 《廣韻》出姓苑。  又《韻補》叶盧當切。 《王逸·九思》昊天兮淸涼,𤣥氣兮高朗。北風兮潦冽,草木兮蒼黃。

『朗』

《集韻》同朖。 《詩·大雅》高朗令終。 《傳》朗,明也。  又姓。 《廣韻》出姓苑。  又《韻補》叶盧當切。 《王逸·九思》昊天兮淸涼,𤣥氣兮高朗。北風兮潦冽,草木兮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