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犊不怕虎


   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ǔ dú bù pà hǔ
成语注音 ㄖㄨˇ ㄉㄨˊ ㄅㄨˋ ㄆㄚˋ ㄏㄨˇ
成语简拼 rdbph
感情色彩 褒义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乳犢不怕虎
成语英文 A newborn calf makes little of tigers.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5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鲁迅《<集外集>序言》:“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些爱,这真好像是‘乳犊不怕虎’。”


成语典故

本作“初生之犊不怕虎”。比喻青年人无所畏惧,敢做敢为。鲁迅《〈集外集〉序言》:“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些爱,这真好像是‘乳犊不怕虎’。” 见“初生之犊不怕虎”。鲁迅《〈集外集〉序言》:“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些爱,这真好像是‘~’,乱攻一通,虽然无谋,但自有天真存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分泌奶的器官:~房(亦称“乳”、“奶子”)。~峰。~罩。 乳房中分泌出来的白色甜汁:~汁(亦称“奶”)。哺~。~母(奶妈)。~臭(xiù)未干(对年幼人表示轻蔑)。 像乳汁的东西:豆~。~胶。~腐(亦称“腐乳”)。 像乳头的东西:钟~(钟上可敲打的突出物)。钟~石。 生,生殖:孳~。 初生的、幼小的:~燕。~牙。~名(小名)。

小牛:牛~。初生之~不怕虎。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恐惧:~人。~死。害~。惧~。可~。 或许,表示疑虑或猜想:恐~他别有用意。~是。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乳』

《唐韻》而主切《集韻》《韻會》蘂主切,𠀤音擩。 《廣韻》柔也。  又湩也。 《白虎通》文王四乳,是謂至仁。  又《禮·月令·註》燕以施生時來巢人堂宇孚乳。  又天乳,星名。在氐宿北。 《列星圖》天乳明,則甘露降。  又馬乳,蒲萄子別名。 《本草圖經》子似馬乳。  又石鐘乳。 《桂海虞衡志》桂林宜融山洞穴中,凡石脈涌處爲乳牀,融結下垂,其端輕薄中空,水乳且滴且凝,紋如蟬翼者勝。  又竹乳。 《開寶本草》竹乳者,其山洞徧生小竹,以竹津相滋,乳如竹狀,其性平。  又鐘四帶有乳。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篆閒之枚也。聲之震動在此,以其乳可數,故曰枚。  又《溪蠻叢笑》麻陽有銅鼓,江水中掘得,如大鐘,長筩三十六,乳重百餘觔。  又《韻補》叶如又切,柔去聲。 《易林》胎卵胞乳,長大成就,君子萬年,動有福佑。 《說文》从孚从乙。乙者𤣥鳥。人及鳥生子曰乳,獸曰產。◎按《荀子·榮辱篇》乳彘觸虎,乳狗不遠遊,則獸亦稱乳矣。

『不』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駕切,音帕。 《集韻》懼也。或作𢥻𢗌。 《韓愈·二鳥詩》鬼神怕嘲詠。  又姓。唐有怕善,宋有怕籛。  又《廣韻》普伯切《集韻》《類篇》匹陌切,𠀤音柏。 《說文》無爲也。  又《集韻》白各切《正韻》弼各切,𠀤與泊通。 《集韻》憺怕,靜也。 《老子·道德經》我獨泊兮其未兆。或作怕。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