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畏惧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ú suǒ wèi jù
成语注音 ㄨˊ ㄙㄨㄛˇ ㄨㄟˋ ㄐㄨˋ
成语正音 “所”,不能读作“shuǒ”。
成语简拼 wswj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無所畏懼
成语英文 have nothing to fear
成语俄文 бесстрашный
成语日文 何ものをも恐れない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成语示例


严文井《<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序言》:“一个无所畏惧的巨人,精神百倍地向着未来迈开了大步。”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成语典故

没有什么可以惧怕的。形容什么都不怕。《魏书.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云笈七签》卷九四:“又如勇士逢贼,无所畏惧,挥剑当前,群寇皆溃。”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述宾 没有什么害怕的地方。形容很勇敢,什么都不怕。语出《魏书·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褒义。多用于勇敢无畏方面。→临危不惧 无私无畏 浑身是胆 ?畏首畏尾 贪生怕死 胆小如鼠望而生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处,地方:住~。哨~。场~。处~。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 姓。

怕:~惧。~难(nán )。~罪。大无~。望而生~。 敬服:敬~。~友(使人敬服的朋友)。后生可~。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所』

《唐韻》疏舉切《集韻》《韻會》爽阻切,𠀤數上聲。 《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  又處所。 《詩·鄭風》獻于公所。  又《商頌》及爾斯所。  又《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 《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  又《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 《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  又《召誥》王敬作所。  又語辭。 《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又誓辭。 《論語》予所否者。 《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  又指物之辭。 《禮·檀弓》其高可隱也。 《註》謂高四尺所。 《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 《註》幾所,猶幾許也。 《張良傳》父去里所復還。 《註》里所,猶里許也。  又姓。漢武帝時諫議大夫所忠。  又叶襄里切,音徙。 《班固·西都賦》繚以宮牆,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畏』

《唐韻》於胃切《集韻》紆胃切,𠀤音尉。惡也。 《廣韻》畏懼。 《增韻》忌也。  又心服也。怯也。 《易·震卦》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書·呂𠛬》永畏惟罰。 《傳》當長畏懼,惟爲天所罰。  又《集韻》於非切,音威。 《書·臯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傳》天明可畏,亦用民成其威。 《釋文》畏如字。徐音威。○按《古文尚書》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禮·表記》引書:德威惟威。註:讀作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恆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杜子春云畏當作威。威謂弓淵,角之中央與淵相當。鄭謂畏讀如秦師入隈之隈。 《釋文》畏,烏回反。  又《集韻》鄔賄切,音猥。同嵔。嵔壘,山名。或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