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形容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恐惧。元.刘因《孝子田君墓表》:“予每览之,未尝不始焉而惭惕若不自容,中焉而感激为之泣下,终则毛骨悚然,若有所振励者。”《西游记》一○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红楼梦》五一回:“忽听一阵微风,只觉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悚然。”巴金《静夜的悲剧.月夜鬼哭》:“夜渐渐地凉起来,我有点毛骨悚然了。”亦作“毛骨竦然”。《说岳全传》六五回:“众军士毛骨竦然,乌天黑地,那里去捞得。”亦作“毛骨耸然”。《隋唐演义》一六回:“一番言语,说得叔宝毛骨耸然。” 主谓 骨,脊梁骨。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惊恐万状。张继《清白的红生》:“在土丘后面那块地里锄玉米,他担心瘸子华九会把他为小叶锄玉米这件事讲给她听,这样他可真是麻烦了,他想像了一下下一步可能出现的场面,忽然有一种~的感觉,然而更可恨的是他现在又只能看着事情一点点向前发展,毫无办法。”△用于形容人的生理、心理神态方面。→魂不附体 魂飞魄散 毛发倒竖 不寒而栗 胆战心寒 ?谈笑自若 面不改色 泰然自若 无所畏惧。也作“毛发悚立”、“毛骨耸然”、“毛骨森竦”、“毛骨竦然”、“毛森骨立”。 “毛骨悚然”极言吃惊与恐惧。 “悚然”是什么意思呢? 是怎样的状态呢? “悚”,惊惧。《说文·心部》: “愯,惧也。…… 《春秋传》曰:‘驷氏愯。’”段注: “昭公十九年 《左传》文。今本作耸,后人所易也。又昭六年 《左传》 ‘耸之以行’,《汉书·刑法志》引作 ‘愯’,晋灼曰: ‘古悚字。’按: 《汉书》 ‘雙’不省。又 《魏都赋》 ‘吴蜀二客愯焉相顾’,张载注: ‘愯,惧也。’引 《左传》 ‘驷氏愯’,张用 《说文》也。” 《说文》无 “悚”。 “悚”为 “愯”之古字。 《左传》今本作“耸”,当为 “悚”之借字。《方言》: “耸,悚也。” “悚然”,害怕、惊恐的样子。 “毛骨悚然”,谓身上汗毛竖起、脊背骨发冷的恐惧状态。 此语亦作 “毛骨竦然”。 《说文·立部》: “竦,敬也。”段注:“敬者,肃也。 《商颂》传曰: ‘竦,惧也。’此谓假竦为愯 ( 悚)也。愯,惧也。” 此语有的还写作 “毛骨耸然”,“耸”为 “悚”之借字 ( 前已叙) ,然少见。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笔。羽~。~织品。~骨悚然。轻于鸿~。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之地。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了。 粗糙,没有加工的:~布。~估(粗略地估计)。~坯。 不是纯净的:~利。~重。 行动急躁:~躁。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了。 小:~病。~孩子。~~雨。 货币贬值:钱~了。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钱。 姓。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碌〕滚动(“碌”读轻声)。
害怕,恐惧:毛骨~然。~~。~栗。~惧。
对,是:~否。不~。不以为~。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这样,如此:当~。~后。~则。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 古同“燃”。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𠀤音旄。 《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 《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 《詩·小雅》不屬于毛。 《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 《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 《鄭註》謂以須髮坐也。 《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 《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 又髮班白曰二毛。 《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 又獸爲毛蟲。 《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 《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 《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毛。 又《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 《正義曰》羽,鳥也。毛,獸也。 又犧牲純色曰毛。 《史記·三王世家》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 《註》何休曰:不毛,不純毛也。 又草也。 《左傳·隱三年》㵎溪沼沚之毛。 又《昭七年》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又桑麻五穀之屬皆曰毛。 《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 《註》鄭司農云:謂不種桑麻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錫之不毛之地。 《註》不毛者,磽确不生五穀。 又《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爲輔,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草木爲之毛。 又去毛曰毛。 《詩·魯頌》毛炰胾羹。 《註》毛炰,爛去其毛而炰之。 又柔毛,羊也。 《禮·曲禮》羊曰柔毛。 又莎草曰地毛。見《廣雅》。 又扻毛,鹽草也。見《雷斆·炮炙序》。 又《高麗方言》謂苧曰毛,苧布曰毛施背,見《雞林類事》。 又閩南人謂毛曰膜。見《井觀瑣言》。 又梵言欽跋羅,此云毛。顩缽羅,《西域記》云織細羊毛。褐賴縭,《西域記》云織野獸毛。 又國名。 又姓。 《左傳·僖二十四年》魯衞毛耼,文之昭也。 《廣韻》周武王弟毛公,後以爲氏。本居鉅鹿,避讎滎陽。漢毛亨治《詩》,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時稱亨爲大毛公,萇爲小毛公。 又竹名。 《顧愷之·竹譜》南嶺有毛竹。 《劉美之·續竹譜》毛竹,生武夷山。 《李商隱詩》武夷洞裏毛生竹。 又與髦通。 《儀禮·士喪禮》馬不齊髦。 《註》今文髦爲毛。 亦作㲝。 《周禮·天官·司裘註》中秋鳥獸㲝毨。 亦作旄。 《史記·夏本紀》羽旄齒革。 又《集韻》莫報切,音帽。擇也。鄭康成說或从手作㧌。通作芼。 又蒙晡切,音模。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後漢·馮衍傳》饑者毛食。 《註》太子賢曰:案《衍集》作無,今俗語猶然者,豈古語亦通乎。當讀如模。 《集韻》又作𦒷。
『骨』《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𠀤音汨。 《說文》肉之覈也。 《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 《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 《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 《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 《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又牲骨。 《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 《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又姓。 《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又苦骨,苦參別名。 又多骨,白荳𦸅別名。見《本草綱目》。
『悚』《廣韻》息拱切《集韻》《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𠀤音聳。 《說文》懼也。本作㦜。从心,雙省聲。今作悚。 《集韻》或作𢥠。通作聳。
『然』《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如延切,音䔳。 《說文》燒也。 《註》徐鉉曰俗作燃。蓋后人增加。 《孟子》若火之始然。 《管子·弟子職》蒸閒容蒸,然者處下。 《文劉績曰》古者,束薪蒸以爲燭。蒸,細薪也。稍寬其束,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氣。 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則火易然也。 《集韻》通作䕼。 又《玉篇》許也,如是也。譍言也。 《史記·張耳陳餘傳》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 又《廣韻》語助。 《禮·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 《註》然之言焉也。 又《廣韻》如也。 《詩·邶風》惠然肯來。 《禮·檀弓》貿貿然來。 又承上接下語。 《禮·曲禮》然後客坐。 又《檀弓》然則盍行乎。 《文王世子》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 又《禮·祭義》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 《註》然猶而也。 又果然,獸名。 《周禮·春官·巾車》然。𧜀髤飾。 《註》然,果然也。◎按埤雅作𤡮。詳犬部𤡮字註。 又率然,蛇名。 《孫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又連然,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連然有鹽官。 又燕然,山名。 《前漢·匈奴傳》至速邪烏燕然山。 又姓。 《左傳》楚然丹。鄭然明。 又叶而鄰切,音人。 《劉向·列女贊》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脩身。 《馬融·東巡頌》散齊卽畢,越翼良辰,棫槱增積,烈火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