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投地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ǔ tǐ tóu dì
成语注音 ㄨˇ ㄊ一ˇ ㄊㄡˊ ㄉ一ˋ
成语简拼 wtt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五軆投地
成语英文 worship sb.
成语法文 approuver sans réserve(se prosterner devant qn.)
成语俄文 нескрываемое восхищение(падать ниц)
成语日文 敬服(けいふく)して地(じ)べたにひれ伏(ふ)す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成语示例


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成语典故

以两肘、两膝及头部着地的致敬仪式,是印度古代最隆重的礼节。佛教也沿用。《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后来用以比喻对人极其钦佩,推崇备至。 主谓 佛教行最恭敬之礼时,两肘、双膝和头都着地,称作“五体投地”。《楞严经》卷1:“~,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后比喻崇拜或佩服到极点。冰心《冰心文集》:“对于这种女人,我只有~。”△褒义。多用于佩服到极点方面。→顶礼膜拜 心悦诚服 首肯心折 ?不甘雌伏 不甘示弱 解释 用双肘、双膝及头一起着地行礼。后用来比喻佩服到极点。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 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 膝;六长踞;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唐代高僧,俗称唐僧)取经十九年间 游历印度、西域的见闻实录,系奉唐太宗之命,由玄奘口述,弟 子辩机整理而成。该书记载了西域至印度一百二十八个国家的都 城疆域、地理历史、语言文化、生产生活、物产风俗、宗教信仰 等情况,在历史、地理、考古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介绍说,印度致敬的仪式分为九等。 一是用言语慰问;二是低头示敬;三是把手高举起来作揖;四是 两手相合以示敬;五是屈膝示敬;六是蹲坐时挺直腰杆;七是弯 曲两手两膝示敬;八是弯曲 两手两膝再加上低头而表示 尊敬;第九即“五体投地”, 是九种礼仪中最恭敬的礼拜 方式。“五体”即“五轮”, 指双肘、双膝和额顶。“五 体投地”就是两手两膝及额 头都至地以示敬,其过程可 描述为,正立合十,屈膝屈 肘至地,翻掌,顶礼膜拜。 反义 嗤之以鼻 例句 不少同学对李教授佩服得 五体投地。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话”,亦作“梯己”。

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篮。~弹(dàn )。 跳进去:~河。自~罗网。 放进去,送进去:~入。~资。~标。 走向,进入:~宿(找地方住宿)。~奔。~靠。~降。~师(从师学习)。~诉。 发向:~射。~影。 寄,递送:~递。~稿。 合:~合。意气相~。 临,在…以前:~明。~暮(天黑以前)。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底子:质~。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五』

《唐韻》《韻會》疑古切《集韻》《正韻》阮古切,𠀤音午。 《增韻》中數也。 《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 《書·武成》列爵惟五。 《詩·鄘風》良馬五之。  又格五。 《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 《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又《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又十五夜曰三五。 《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 《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又姓。漢五京。  又第五,五鹿,皆複姓。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体』

《廣韻》蒲本切《集韻》部本切,𠀤盆上聲。劣也。  又麤貌。與笨同。 《通雅》輀車之夫曰体夫。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葬,同昌公主賜酒餠餤四十橐駝,以飤体夫。 《註》体,蒲本反。体夫,轝柩之夫。 俗書四體之體,省作體,誤。 《唐韻》《正韻》他禮切《集韻》《韻會》土禮切,𠀤涕上聲。 《說文》總十二屬也。 《釋名》體,第也。骨肉毛血表裏大小相次第也。 《廣韻》四支也。 《禮·中庸》動乎四體。  又《易·文言》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疏》體包仁道。  又《書·畢命》辭尚體要。 《註》辭以理實爲要。  又《詩·衞風》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傳》體,兆卦之體。  又《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 《箋》體,成形也。  又《周禮·天官》體國經野。 《註》體,猶分也。  又《周禮·天官·內饔》辨體名肉物。 《註》體名,脊脅臂臑之屬。  又《禮·文王世子》外朝以官體異姓也。 《註》體,猶連結也。  又《禮·學記》就賢體遠。 《註》體,猶親也。  又《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 《註》猶生也。  又《禮·中庸》體羣臣也。 《註》猶接納也。  又《左傳·昭二十年》聲亦如味,一氣二體。 《疏》樂之動身體者,唯有舞耳。舞者有文武二體。 《廣韻》俗作軆。 《集韻》作躰。 《增韻》俗作体,非。

『投』

《唐韻》度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徒侯切,𠀤音頭。 《說文》擿也。○按擿,卽擲也。 《廣韻》棄也。 《禮·曲禮》無投與狗骨。 《疏》投,致也。棄其骨與犬也。  又贈也。 《詩·衞風》投我以木瓜。  又《增韻》納也。 《禮·樂記》投殷之後於宋。 《註》舉徙之詞也。  又適也,託也。 《後漢·張儉傳》儉得亡命,望門投止。  又掩也。 《詩·小雅》相彼投兔,尚或先之。 《箋》視彼人將掩兔,尚有先驅走之者。  又姓。周郇伯之後。桓王伐鄭,投先驅以策。其後氏焉。漢有光祿投調。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大透切,音豆。句讀之讀通作投。 《馬融·長笛賦》聆曲引者,觀法於節奏,察度於句投。  又與逗同。止也。  又物相逗合也。 《杜甫詩》遠投錦江波。  又酒再釀曰酘。亦通作投。 《字林》重醞也。 《梁元帝·樂府》宜城投酒今行熟。

『地』

《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𠀤音弟。 《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𨻰列也。 《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 《易·說卦傳》坤爲地。 《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 《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 《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