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一齐,同时;交口:众口一辞;荐:推举。异口同声地推荐和赞扬。
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见“交口称誉”。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之。”
付托,付给:~活儿。~卷。~差。 相错,接合:~点。~界。~错。~相。~辉。~响乐。 互相来往联系:~流。~易。~涉。 与人相友好:~朋友。~契。 一齐,同时:~并。~作。风雨~加。 两性和合:性~。杂~。 同“跤”。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破裂的地方:~子。
名声:荣~。名~。信~。沽名钓~。 称扬,赞美:毁~。交口称~。 古同“豫”,欢乐。
《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𠀤音郊。 《小爾雅》俱也。 《廣韻》共也,合也。 《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又友也。 《易·繫辭》上交不諂,下交不凟。 《禮·郊特牲》爲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 又交交,鳥飛貌。 《詩·秦風》交交黃鳥。 又交加,參錯也。 《前漢·劉向傳》章交公車。 又州名,南越地,漢置交州。 《書·堯典》申命羲叔宅南交。 《蔡傳》南交,南方交趾地。 又衣領也。 《揚子·方言》衿謂之交。 又同蛟。 《前漢·高帝紀》則見交龍於上。 《史記》作蛟。 又同鵁。 《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卽鵁鶄。
『口』《唐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正韻》苦厚切,𠀤𡨥上聲。 《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易·頤卦》自求口食。 《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又戸口。 《孟子》數口之家。 《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又《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又姓。 《唐韻》今同州有之。 《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又古口,複姓。 《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又壺口,山名。 《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又谷口,地名。 《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 《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又列口,縣名。 《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又《史記·倉公傳》切其脉時,右口氣息。 《註》右手寸口也。脉經,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又《韻補》苦動切,音孔。 《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又叶康杜切,音苦。 《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云: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又叶恪侯切,音彄。 《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荐』《廣韻》《正韻》在甸切《集韻》《韻會》才甸切,𠀤音洊。 《爾雅·釋言》荐、原,再也。 又《國語註》荐,聚也。 又《小爾雅》重也。 《廣韻》仍也。 《左傳·僖十三年》晉荐饑。 《爾雅·釋天》仍饑爲荐。 又《左傳·襄四年》戎狄荐居。 《註》荐,草也,言狄人逐水草而居,徙無常處。 又與薦通。 《詩·大雅》饑饉薦臻。 《說文》荐,薦席也。 《六書正譌》俗作洊,非。 《唐韻》《集韻》𠀤作甸切,音𧲛。 《爾雅·釋草》薦,黍蓬。 《疏》蒿也。 《唐書·契苾何力傳》逐薦草美水以爲生。 《說文》獸之所食草也。 《莊子·齊物論》麋鹿食薦。 《郭註》六畜所食曰薦。 又《韻會》進也。 《易·豫卦》殷薦之上帝。 《周禮·籩人》薦羞之實。 《註》未食未飮曰薦,旣食旣飮曰羞。 《穀梁傳註》無牲而祭曰薦。 又《集韻》才甸切。通荐。 《前漢·終軍傳》隨畜薦居。 《師古註》薦讀曰荐。 又與縉通。 《史記·五帝本紀》薦紳先生難言之。 又《揚子·方言》江淮家居𥴖中謂之薦。 《註》薦音荐。 又《字彙補》卽略切,音爵。 《詩·大雅》𥂘醢以薦。與臄、咢爲韻。 《集韻》或作𥤆、𧲛。𥴖字原从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