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吃剩的食物。
明·方孝孺《畸亭记》:“逐逐于众人之后,求其余腥残秽以自饫。”
并列 吃剩下来的食物。明·方孝孺《畸亭记》:“逐逐于众人之后,求其~以自饫。”△贬义。用于食物。→残杯冷炙 余杯冷炙
像鱼的气味:~气。血~。~膻。~秽。~臭。~臊。~风血雨。 鱼或肉一类的食品:荤~。 生肉:“君赐~,必熟而蔫之”。
肮脏:~恶(è)。~浊。污~。 丑恶的:~行(xíng)。~迹。~气。~语。淫~。自惭形~。 田中多杂草,荒芜。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𠀤音餘。 《說文》語之舒也。 《爾雅·釋詁》我也。 又四月爲余月。 又接余,荇菜也。 又《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 《註》比余,髮之飾也。 又姓。由余之後。 又《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又《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又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 《漢陽厥𥓓》褒斜作褒余。 又叶演女切,音與。 《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𨿜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又與餘同。 《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 《註》余同餘。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余。 《說文》饒也。 《玉篇》殘也。 《廣韻》賸也。 《周禮·天官·冢宰》以九賦斂財賄。九曰幣餘之賦。 《鄭註》百工之餘。 《左傳·文元年》歸餘于終。 又《孟子》餘夫二十五畝。 《註》一夫,上父母,下妻子,以五口八口爲率。如有弟,是餘夫也。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凡國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註》餘謂羡也。鄭康成謂:餘子卿大夫之子,當守於王宮者也。 《左傳·宣二年》又宦其餘子。 《註》餘子,嫡子之母弟。 又國名。 《春秋·莊二年》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 《註》於餘丘,國名。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二年》莒敗齊師于壽餘。 又舟名。 《左傳·昭十七年》楚大敗吳師,獲其乗舟餘皇。 又草名。 《山海經》招搖山有草,如韭,靑花,名祝餘,食之不飢。 又姓。晉有餘頠,餘文仲。 又梁餘、夫餘,俱複姓,見《姓譜》。 又《集韻》余遮切,音耶。 《莊子·讓王篇》其緒餘以爲國家。 《司馬彪註》緒餘,殘也。緒音奢,餘音耶。 又叶夷周切,音由。 《韓愈·駑驥詩》嘶鳴當大路,志氣若有餘。騏驥生絕域,自矜無匹儔。 又叶羊遇切,音裕。 《古詩》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疋,織素五丈餘。 《正字通》按《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本作公,因聲近譌作余,故註云余當爲餘,謂縣都畜聚之物。據本註,餘不當作余。《正韻》四魚餘字註,引《周禮》餘亦作余。合余餘爲一,非。
『腥』《玉篇》桑丁切《廣韻》《集韻》桑經切,𠀤音星。 《說文》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 《廣韻》豕息肉,肉中似米。 《周禮·天官·內饔》豕肓眡而交睫腥。 《註》肉有如米者,似星。 又凡膏亦曰腥。 《周禮·天官·庖人》秋行犢麛膳膏腥。 《註》膏腥,雞膏也。 又臭也。 《禮·月令》仲秋之月,其臭腥。 《史記·晉世家》犯肉腥臊,何足食。 又穢也。 《書·酒誥》庶羣自酒,腥聞在上。 又《正韻》凡肉未熟曰腥。 《論語》君賜腥,必熟而薦之。 《史記·禮書》俎上腥魚。 《註》鄭曰:大饗祫祭先王,以腥魚爲俎實,不臑熟之也。 又《唐韻》蘇佞切《集韻》《韻會》新佞切,𠀤音性。義同。 《集韻》或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