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经典及其注释。谓说话有根有据。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那世上说谎的也尽多,少不得依经傍注,有个边际,从没有见你恁样说瞒天谎的祖师。”
依照经典及其注释。谓说话有根有据。《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世上说谎的也尽多,少不得依经傍注,有个边际,从没有见你恁样说瞒天谎的祖师。” 并列 依照经典及其注疏。比喻说话有凭据。《醒世恒言》卷25:“那世上说谎的也尽多,少不得~,有个边际,从没有见你恁样说瞒天谎的祖师。”※傍,不读作páng。△褒义。用于写文章或说话。→引经据典 ?信口开河 信口雌黄 胡言乱语 胡说八道
靠,仗赖:~靠。~傍(➊依靠;➋摹仿,多指艺术、学问)。~恋。~偎。~存。~附。归~。 按照:~照。~旧。~据。~次。 顺从,答应:~从。~顺。~允。 亲密的样子:“有~其士”。
靠:依山~水。 临近:~晚。~黑。~亮。
灌进去:~入。~射。大雨如~。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视。~目。~意。 用文字来解释词名:~解。~释。~音。夹~。 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 记载,登记:~册。~销。 赌博时所下金钱财物:下~。赌~。 量词,多用于款项或交易:一~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希切,音衣。 《說文》倚也。 《書·無逸》知小人之依。 《註》言稼穡。 《詩·小雅》謀之不臧,則具是依。 《又》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又依稀,猶彷彿也。 《劉禹錫詩》宋臺梁館尚依稀。 又姓。 又《集韻》《韻會》𠀤隱豈切,音倚。 《詩·大雅》于京斯依。 又斧依,與扆通。 《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 《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 又纏弦也。 《儀禮·卽夕禮》設依撻焉。 《疏》依,以韋依纏其弦,卽今時弓𢐠是也。 又《儀禮·士虞禮》佐食無事,則出戸負依南面。 《註》戸牖之閒謂之依。 又喻也。 《禮·學記》不學博依,不能安詩。 《疏》謂依倚譬喻也。 又《韻補》叶烏皆切,音挨。 《曹植詩》願爲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又《白居易詩》坐依桃葉妓。 《自註》依,烏皆反。
『傍』《唐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𠀤通旁。 《說文》近也。 《廣韻》側也。 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 又《集韻》補朗切,音縍。左右也。 《賈子保傅篇》成王之生,仁者養之,孝者强之,四聖傍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蒲浪切,音𢄎。 《正韻》倚也。 《集韻》亦近也。或作並䧛。 又《正韻》補耕切,音綳。 《詩·小雅》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朱傳》傍傍然不得已也。
『注』《唐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𠀤音註。 《說文》灌也。 《增韻》水流射也。 《詩·大雅》豐水東注。 又引也。 《前漢·溝洫志》注塡淤之水,漑舄鹵之地。 又意所嚮曰注。 《管子·君臣下篇》君人者上注。 《註》上謂注意於上天。 又記也。 《通俗文》記物曰注,因支分派別之意。 又凡以傳釋經曰注,通作註。 又聚也。 《周禮·天官》獸人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 又擊也。 《莊子·達生篇》以黃金注者㱪。 又屬也。 《爾雅·釋天》注旄首曰旌。 《註》言以旄牛尾屬之竿首。 又屬矢於弦也。 《左傳·襄二十三年》樂射之不中,又注則乗槐本而覆。 又附藥亦爲注。 《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劀殺之齊。 《註》祝當爲注。注謂附著藥。 又華不注,山名。 《括地志》在濟南。 又句注,亦山名,在代州鴈門縣西北。 又仄注,冠名。 《前漢·五行志註》言形側立而下注也。 又日注,茶名。 《歐陽修·歸田錄》兩浙之品,日注爲第一。 又《集韻》株遇切,音駐。與註同。 又《集韻》陟救切《正韻》職救切,𠀤音晝。蟲喙也。與咮噣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以注鳴者。 又注張,星名。別見木部柳字註。 《廣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𠀤音鑄。 《玉篇》疏也,解也。 《正韻》訓釋也。 《毛詩·序疏》註者,著也。言爲之解說,使其義著明也。 《儀禮·士冠禮疏》言註者,註義于經下,若水之注物,亦名爲著。 《晉書·向秀傳》始秀欲註《莊子》,嵆康曰:此書詎復須註。 《舊唐書·𤣥宗紀》上訓註《孝經》,頒于天下。 又《博雅》識也。 《通俗文》記物曰註。 《穀梁傳·昭十一年》一事註乎志,所以惡楚子也。 《後漢·律歷志論》重黎記註。 又《類篇》拏也。 《揚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謂之支註。 又《廣韻》中句切《集韻》株遇切,𠀤音駐。義同。 又《類篇》述也。 《集韻》或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