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兵脩文


   同“ 偃武修文 ”。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ǎn bīng xiū wén
成语简拼 ybxw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 偃武修文 ”。


近义词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仰面倒下,放倒:~卧。~仆。~仰(俯仰,喻随俗应付)。~旗息鼓。 停止:~息。~武修文。 古同“堰”,堤坝。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同“修”。 干肉:“凡肉~之颁赐,皆掌之。” 旧时指教学的酬金:束~。~金。 干枯。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刺画花纹:~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➊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➋ 错杂艳丽的色彩)。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温和:~火。~静。~雅。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 专指社会科学:~科。 掩饰:~过饰非。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偃』

《唐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隱幰切,𠀤煙上聲。 《說文》僵也,仆也。 《儀禮·鄕射禮》偃旌興而俟。 《淮南子·精神訓》牆之立,不若其偃也。  又服也,靡也,臥也。 《詩·小雅》或息偃在牀。 《書·武成》偃武修文。  又偃蹇,困頓失志貌。 《左傳·哀六年》彼皆偃蹇,將棄子之命。 《註》偃蹇,驕傲也。  又與堰同,壅水也。 《周禮·天官·人註》梁,水偃也,偃水爲關空也。  又偃豬,下溼之地。 《左傳·襄二十五年》規偃豬。 《正義曰》偃豬,謂偃水爲豬也。  又廁也。 《莊子·庚桑楚》觀室者周於寢廟,又適其偃焉。 《註》偃謂屛厠也。屛厠則以偃溲。  又地名。 《春秋·僖元年》公敗邾師于偃。  又姓。晉偃籍。  又《集韻》於殄切,音蝘。義同。

『兵』

《唐韻》甫明切《集韻》《韻會》晡明切《正韻》補明切,𠀤丙平聲。 《說文》械也。 《增韻》戎器也。 《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又執兵器從戎者曰兵。 《禮·月令》命將帥選士厲兵。 《周禮·夏官》中秋敎治兵。 《廣韻》戎也。  又擊敵曰兵之。 《左傳·定十年》公會齊景公于夾谷,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 《註》命士官擊萊人也。  又《禮·曲禮》死𡨥曰兵。 《註》言能捍國難爲𡨥所殺者,謂爲兵也。  又必良切,音浜。 《詩·衞風》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史記·天官書》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 《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謂攝揚。盱目𨻰兵,天下富昌。◎按兵古音必良切,自《魏·王粲·刀銘》相時隂陽,制兹利兵。始與淸、呈、形、靈爲韻。《𨻰思王·孟冬篇》武官誡田,講旅統兵。與淸、停爲韻。《贈丁儀王粲》詩:皇佐揚天惠,四海無交兵。與淸、城、名、聲爲韻。《明帝·苦寒行》雖有吳蜀𡨥,春秋足耀兵。與齡、纓爲韻。  又《韻補》叶犇謨切,音逋。 《道藏歌》解帶天皇寢,停駕高上兵。玉眞啓角節,翊衞自相扶。

『脩』

《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留切,𠀤音羞。 《說文》脯也。 《正字通》肉條,割而乾之也。 《釋名》縮也。腊脯乾燥而縮。 《周禮·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 《註》脩,脯也。  又《內饔》凡掌共羞脩𠛬膴胖骨鱐,以待共膳。 《註》脩,鍛脯也。 《左傳·莊二十四年》女贄不過榛栗棗脩。 《註》脩,脯也。 《釋文》鍛脯加薑桂曰脩。  又治也,習也。 《書·說命》爾交脩子。 《疏》令其交更脩治己也。 《詩·大雅》脩爾車馬。 《禮·禮運》講信脩睦。  又《韻會》長也。 《詩·小雅》四牡脩廣。 《傳》脩,長也。  又《大雅》孔脩且張。 《屈原·離騷》路曼曼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註》長也。  又掃除也。 《周禮·天官》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脩。 《註》脩,掃除糞酒。 《禮·祭義》宮室旣脩。 《註》脩,設,謂除及黝堊。  又備也。 《周語》脩其簠簋。 《註》備也。  又久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𣂪目不荼,則及其大脩也,筋代之受病。 《註》脩,猶久也。  又儆也。 《魯語》吾冀而朝夕脩我。 《註》儆也。  又乾也。 《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脩矣。 《傳》脩,且乾也。  又《爾雅·釋樂》徒鼓鍾謂之脩。  又草名。 《山海經》賈超之山,其中多龍脩。 《註》郭曰:龍須也。似莞而細,生山石穴中。  又魚名。 《山海經》橐山,橐水出焉,其中多脩辟之魚。  又姓。 《韻會》漢有屯騎校尉脩炳。  又人名。 《屈原·離騷》吾令蹇脩以爲理。 《註》蹇脩,伏羲氏之臣也。  又《正韻》云九切,音有。 《周禮·春官·鬯人》廟用脩。 《註》脩,器名,漆尊也。鄭康成曰:脩讀爲卣。  又《集韻》他彫切,音祧。縣名,在信都。周亞夫封邑。 《前漢·恩澤侯表序》孝景將侯王氏,脩侯犯色。 《註》脩,讀曰條。  又《類篇》思邀切,音宵。脩脩,羽敝也。 《正字通》說文脩,脯也。修,飾也。分爲二。今脩修通。

『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分切,音紋。 《說文》錯畫也。 《玉篇》文章也。 《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 《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 《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 《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 《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疏》文,文字也。 《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 《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又《易·坤卦》文在中也。 《疏》通達文理。 《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疏》發舉則有文謀。  又《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 《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 《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又《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 《註》文,猶美也,善也。  又《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 《註》有文辭也。  又《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 《註》以文法傷害人也。 《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 《註》言其文案整密也。  又姓。 《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  又《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又獸名。 《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又《集韻》文運切,音問。 《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 《朱傳》文,飾之也,去聲。  又眉貧切,音珉。飾也。 《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又《韻補》叶微勻切。 《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 《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又叶無沿切。 《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