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国问俗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ù guó wèn sú
成语注音 ㄖㄨˋ ㄍㄨㄛˊ ㄨㄣˋ ㄙㄨˊ
成语简拼 rgw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入國問俗
成语英文 ask about taboos and bans upon arrival in a foreign country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成语示例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12章:“这也是孟子所说,‘入境问禁,入国问俗’的道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成语典故

到一个新的国家,先打听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免违犯。《礼记.曲礼上》:“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亦作“入境问俗”。宋.苏轼《密州谢上表》:“入境问俗,又复过于所期。” 见“入境问俗”。宋·岳珂《桯史·张元吴昊》:“景祐末有二狂生,曰张曰吴……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夏酋诘以~之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进,由外到内:进~。~梦。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姓。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入』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𠀤任入聲。 《說文》內也。 《玉篇》進也。 《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 《檀弓》孟獻子𧝓比御而不入。 《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 《定六年》於越入吳。 《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 《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