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邦问俗


   见“入国问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ù bāng wèn sú
成语注音 ㄖㄨˋ ㄅㄤ ㄨㄣˋ ㄙㄨˊ
成语简拼 rbw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入邦問俗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入国问俗”。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叶圣陶《席间》:“‘入邦问俗,古之道也。’主人唱着古人的调子。”


成语典故

见“入境问俗”。叶圣陶《席间》:“‘~,古之道也。’主人唱着古人的调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进,由外到内:进~。~梦。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国:友~。邻~。~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国(国家)。~人(本国的人)。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入』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𠀤任入聲。 《說文》內也。 《玉篇》進也。 《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 《檀弓》孟獻子𧝓比御而不入。 《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 《定六年》於越入吳。 《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 《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邦』

《唐韻》博江切《集韻》《韻會》悲江切,𠀤音梆。 《說文》國也。 《周禮·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註》大曰邦,小曰國。  又《釋名》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 《書·蔡仲之命》乃命諸王邦之蔡。  又姓。 《正字通》明有邦嚴。  又叶卜工切,音崩。 《詩·小雅》以畜萬邦,叶上訩。 《又》保其家邦。叶上同。  又《大雅》御于家邦。叶上恫,凡《詩》《易》邦字𠀤同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