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玲珑


   玲珑:透亮;清澈的样子;也指人机灵、灵巧。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后形容为人机灵;善于应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ā miàn líng lóng
成语注音 ㄅㄚ ㄇ一ㄢˋ ㄌ一ㄥˊ ㄌㄨㄥˊ
成语正音 “八”,不能读作“bá”。
成语简拼 bmll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八靣玲瓏
成语英文 clever in dealing with people
成语俄文 изворóтливый(хитрый )
成语日文 八方美人(はっぽうびじん)である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玲珑:透亮;清澈的样子;也指人机灵、灵巧。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后形容为人机灵;善于应付。




成语示例


原来宝廷的为人,是八面玲珑,却十分落拓。(清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黄滔《黄御史集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七面八面玲珑。”


成语典故

①形容物体外观秀丽。《水浒传》第八回: “紫霄峰山接穹苍,琵琶亭半临江岸。四周空阔,八面玲珑。” ②形容文词圆活、灵秀。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 “字字在声音律法之中,言言无资格拘孪之苦,如莲花生于火上,仙叟奕于橘中,始为盘根错节之才,八面玲珑之笔。” ③形容人世故圆滑。邹韬奋《抗战以来 “建议” 种种》: “其次可以在风平浪静中通过的是关于比较空洞、八面玲珑、不致得罪任何方面的提案。” ●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元马熙《开窗看雨》诗:“洞房编药屋编荷,八面玲珑得月多。” 玲珑: 明亮貌。诗写屋子四面都开有窗户,光线充足,屋内明澈。 主谓 原指窗户宽敞明亮。语本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幕》:“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形容人处世圆滑,各方面都不得罪。《九尾龟》55回:“更兼章秋谷的粲花妙舌,说得来~,没有一句话儿不是入情入理,真是那黄河九曲,层出不穷。”又形容建筑、雕刻等精巧。秦牧《画蛋·练功》:“他画的人物,前人形容它有‘~的妙处’。”△用于描写人圆滑或东西精巧。→老于世故 ?刚愎自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形容玉碰击的声音:~~作响。~~盈耳。~珑(a.金玉碰击声,如“和銮~~”;b.形容器物细致精巧,如“小巧~~”;c.形容人的灵活敏捷,如“八面~~”此词现多形容为人处世手腕圆滑,面面俱到)。~琅。~玎。

〔~玲〕a.金玉碰击声;b.玉色明亮的样子。 〔~~〕a.干燥的样子;b.明朗美丽的样子。 古人在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面刻有龙形花纹。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八』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𠀤音捌。 《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 《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 《玉篇》數也。  又《集韻》補內切,音背。 《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又《韻補》叶筆別切,音䇷。 《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又《韻補》叶必益切,音璧。 《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𠷳,巳獮其什七八。  又八八。 《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 《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面』

《唐韻》《集韻》《韻會》𠀤彌箭切,音偭。 《說文》本作𠚑,顏前也。从𦣻,象人面形。 《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又見也。 《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註》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 《儀禮·聘禮》𢷤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 《註》面,亦見也。 《周禮·秋官·司儀》私面。 《註》私覿也。  又向也。 《書·周官》不學牆面。 《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 《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又《玉藻》唯君面尊。 《註》面,猶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又《廣韻》前也。 《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 《註》面,前也。  又《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 《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 《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 《註》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 《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又《韻會》相背曰面。 《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 《註》如淳曰:面,不正視也。 《前漢·項羽傳註》師古曰:如淳說非也。面謂背之,不面向也。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非也。  又《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 《註》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亦曰屛面。 《廣韻》彌箭切《集韻》《韻會》眠見切《正韻》莫見切,𠀤音眄。 《說文》麥末也。 《束析麪賦》重羅之麪,塵飛雪白。 《玉篇》蜀以桄榔木屑爲麪。 《廣雅》𥽘,謂之麪。別作麵,非是。 《正字通》俗麪字。 《齊書·禮志》永明九年正月詔,太廟四時祭,薦宣皇帝麵起餠。

『玲』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𠀤音靈。 《說文》玉聲。 《揚子·太𤣥經》唐素不貞,亡彼瓏玲。 《註》瓏玲,金玉聲。 《前漢·揚雄傳》前殿崔巍兮,和氏瓏玲。 《註》師古曰:玲音零。孟康曰:以和氏璧爲梁璧帶也。其聲瓏玲也。晉灼曰:以黃金爲璧帶,合藍田璧。瓏玲,明見貌也。師古曰:晉說是。  又《集韻》力耕切,音磷。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