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自相矛盾。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
函:铠甲。矢:箭。比喻互相矛盾。语本《孟子.公孙丑上》:“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 主谓 函,铠甲。比喻自我矛盾。语本《孟子·公孙丑上》:“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函人,造铠甲的工匠。唐·刘禹锡《答容州窦中丞书》:“今夫儒者~,蜩螗相喧,不啻于彀弓射空矢者。”△贬义。多用于指自相矛盾。→自相矛盾
匣,盒子:石~。剑~。 套子,引申为量词:书~。信一~(信一封)。 信件:~件。公~。来~。 包含,容纳:~夏(“夏”,指中国;“函夏”即包括整个中国)。巨蚌~珠。 铠甲:~人(制甲的人)。
箭:流~。弓~。有的(dì)放~。~镞。 誓:~志不渝(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正直:~言(正直的言论)。 陈列:“公~鱼于棠”。 施布:“~其文德”。 古代投壶(一种娱乐活动)用的筹。 同“屎”,粪便。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信。~烦。~问。 亲自看(是否中意):~亲。~中(zhòng)。 姓。
容貌,样子:~貌。照~。凶~。可怜~。 物体的外观:月~。金~。 察看,判断:~面。~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宰~。首~。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姓。
打击,与“守”相对:~击。~占。~取。~心。~关。~陷。 指责,驳斥:~难(nàn)。群起而~之。 治病:以毒~毒。 致力学习或研究:~读。~书。专~医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男切,音含。 《說文》舌也,又容也。 《禮·曲禮》席閒函丈。 又《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函蒙祉福常若期。 《註》師古曰:函,包也。 又《前漢·班固敘傳》函之如海。 《註》讀與含同。 《律歷志》太極函三爲一。 《禮·樂志》人函隂陽之氣。 又《玉篇》鎧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燕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爲函也。 又《集韻》戸感切,音頷。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函。 《集韻》或作椷。 《前漢·天文志》太白閒可椷劒。 《註》謂可容一劒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𠀤音咸。匱也。 又《集韻》或作㮀,木名。 又或作䤴。 《博雅》介鎧也,通作函。 又《玉篇》書也。 《晉書·殷浩傳》竟達空函。 又姓。 《廣韻》漢有豫章太守函熙。 又漢複姓。漢末有黃門侍郞函治子覺。 又函谷,關名。 又通作咸。 《周禮·秋官》伊耆氏共杖咸。 《註》咸讀爲函,以此藏杖也。 又《張有·復古編》圅又作函,亦筆迹小異。別作凾,非。
『矢』《唐韻》《廣韻》式視切《集韻》《類篇》《韻會》矧視切,𠀤尸上聲。 《說文》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 《宋衷云》黃帝臣也。 《荀子·解蔽篇》浮游作矢。 《山海經》少皡生般,始爲弓矢。 《爾雅·釋詁》矢,弛也。 《疏》以弓釋弦曰弛。 《釋名》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揚子·方言》箭,自關而東謂之矢。 《易·繫辭》剡木爲矢。 《書·顧命》垂之竹矢。 《周禮·夏官》司弓矢,掌八矢之灋。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恆矢,𤷒矢,用諸散射。 《史記·孔子世家》肅愼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 又嚆矢,響箭也。 《莊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爲桀紂嚆史也。一作嗃矢。黃庭堅曰:安能爲人作嗃矢。 《註》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遠近也。 又《爾雅·釋詁》𨻰也。 《虞書序》臯陶矢闕謨。 《春秋·隱五年》公矢魚于棠。 《詩·大雅》無矢我陵。 《傳》矢,𨻰也。 《箋》猶當也。 《正義》矢實𨻰義,欲言威武之盛,敵不敢當,以其當侵而𨻰,故言矢猶當也。 又《爾雅·釋言》誓也。 《書·盤庚》出矢言。 《詩·衞風》永矢勿諼。 又《博雅》正也。直也。 《易·解卦》得黃矢貞吉。 《詩·小雅》其直如矢。 又施也。 《詩·大雅》矢其文德。 又投壷之籌曰矢。 《禮·投壷》主人奉矢。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枉矢,類大流星,虵行而蒼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又《釋名》齊魯謂光景爲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 又鉗矢,蓬矢,諸羌州名。見《唐書·地理志》。 又《廣韻》屎本作矢。 《左傳·文十八年》埋之馬矢之中。 《史記·廉頗傳》一飯三遺矢。 又複姓。 《前漢·馬宮傳》本姓馬矢,宮仕學,稱馬氏云。 《集韻》或作𥬘。
『相』《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𠀤音襄。 《說文》省視也。 又《廣韻》共也。 《正韻》交相也。 《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 《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又質也。 《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又相思,木名。 《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 《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又《唐韻》《正韻》𠀤息亮切,襄去聲。 《爾雅·釋詁》視也。 《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又《集韻》助也。 《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 《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又《爾雅·釋詁》導也。 又勴也。 《註》謂贊勉。 《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又《增韻》𢷤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朝觀會同,則爲上相。 《註》相,詔王禮也。出接賔曰𢷤,入詔禮曰相。相者,五人卿爲上𢷤。 又《廣韻》扶也。 《禮·禮器》樂有相步。 《註》扶工也。 又《小爾雅》治也。 《左傳·昭九年》𨻰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 《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又選擇也。 《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 《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又送杵聲。 《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 《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又相術。 《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又月名。 《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又官名。 《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 《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 《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又計相。 《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 《註》專主計籍。 又內相。 《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又家相。 《禮·曲禮》士不名家相。 《註》主知家務者。 又《周禮·春官》有馮相氏。 《夏官》有方相氏。 又樂器。 《禮·樂記》治亂以相。 《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又星名。 《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又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又太史𠋫部有相風竿。 《傅休奕相風賦》表以靈鳥,鎭以金虎。以𠋫祥風,以占吉凶。 《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又藥名。 《本草綱目》𤰞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又地名。 《商書序》河稟甲居相。 《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又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又姓。 《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 《後秦》相雲。 《北齊》相願。 又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又《字彙補》音禳。 《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 《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又叶思必切,音悉。 《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 《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 《正字通》相,俗作𥄢,轉注。相,思將切,省視也。𥄢,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𥄢爲二,非。
『攻』《唐韻》古洪切《集韻》《韻會》沽紅切《正韻》古紅切,𠀤音公。 《說文》擊也。 《博雅》伐也。 《易·同人》乗其墉弗克攻。 《書·伊訓》造攻自鳴條。 又《類篇》一曰治也。 《書·甘誓》左不攻于左。 《傳》治也。 《論語》攻乎異端。 又《詩·小雅》我車旣攻。 《傳》攻,善也。 《朱傳》攻,堅也。 又心爲物欲所侵曰攻。 《唐書·太宗紀》一心攻之者衆。 又摘人過失亦曰攻。 《蜀志·諸葛亮傳》勤攻吾闕,則事可定。 又《詩·大雅》庶民攻之。 《傳》攻,猶作也。 又《博雅》攻,𩋆也。 又姓。 《何氏姓苑》漢有攻生單。 又《廣韻》古冬切,音釭。義同。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 《周禮·夏官·司弓矢》利攻守。 《釋文》攻,如字,劉音貢。 又《韻補》叶姑黃切。 《史記·龜筴傳》入於周地,得太公望,與卒聚兵,與之相攻。 《說文》从攴作攻。攻字原从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