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礼


   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成语注音 ㄈㄣ ㄊ一ㄥˊ ㄎㄤˋ ㄌ一ˇ
成语正音 “分”,不能读作“fèn”。
成语简拼 ftk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分庭抗禮
成语英文 stand up to sb.as an equal
成语法文 tenir tête à(demander l'égalité en droits avec qn.)
成语俄文 быть на рáвной ногé
成语日文 対等(たいとう)にふるまう,対抗(たいこう)する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成语示例


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成语典故

有一天,孔了领着学生在河边游玩,碰见一位见解很深刻的渔翁,于是孔子虔诚地向他求教,他说:我从读书起至今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高深的教诲,今天碰到您这样的圣人,怎敢不虚心求教呢?渔翁被孔子的诚心所感动,就讲了一大套有关政治哲学及人生修养等方面的道理,孔子深感佩服,要求渔翁收自己为徒。渔翁拒绝了孔子的请求,他走后,几个学生请孔子上车,孔子呆呆地望着渐渐远去的船,一动不动。一个学生实在不平,忍不住说道:先生今天真是太过分了,连那些拥有万乘战车的天子、千乘战车的诸侯,您都和他们平起平坐,可是却对一个渔你这样毕恭毕敬。   分庭抗礼:表示双方地位相等,以平等的礼节想见。现引伸为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庄子·渔父》:万乘之王,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区划开:~开。划~。~野(划分的范围)。~界。~明。条~缕析。~解。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发。~忧。~心劳神。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会。~行(háng )。 散,离:~裂。~离。~别。~崩离析。~门别类。 辨别:区~。~析。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之一。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春~。秋~。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所当然。身~。~内。恰如其~。安~守己。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天~(天资)。情~(情谊)。 料想:“自~已死久矣”。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子。

堂阶前的院子:~院。~园。~除(“除”,台阶)。 厅堂:~宇。~闱(父母所属内室,借指父母)。~训(父亲的教诲,亦指家教)。家~。 审判案件的处所或机构:法~。 古同“廷”,朝廷。

抵御:~击。~争。~拒。抵~。顽~。 拒绝:~议。~上。~命。~税。 对等:~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对抗)。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分』

《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𠀤音餴。 《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 《易·繫辭》物以羣分。  又《增韻》裂也,判也。  又《廣韻》賦也,施也。 《增韻》與也。  又《玉篇》隔也。  又《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又半也。 《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 《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  又徧也。 《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又與紛通。 《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 《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 《註》猶紛紛。  又《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 《註》匪讀爲分。  又《唐韻》扶問切《集韻》《韻會》符問切,𠀤汾去聲。名分也。 《禮·禮運》禮達而分定。  又均也,分劑也。 《禮·曲禮》分毋求多。  又分位也。 《漢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又《集韻》方問切,紛去聲。均也。 《左傳·僖元年》救患分災。  又《正韻》府吻切,音粉。 《爾雅·釋器》律謂之分。 《註》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氣。  又《韻補》叶膚容切,音丰。 《曹植·七啓》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  又叶膚眠切,音近徧。 《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隊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災字原刻从𡿧。

『庭』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𠀤音亭。 《說文》宮中也。 《玉篇》庭,堂階前也。 《易·節卦》不出戸庭,无咎。 《周禮·天官·閽人》掌埽門庭。  又官名。 《周禮·秋官》庭氏。 《註》主射夭鳥,令國中淸潔如庭者也。  又《爾雅·釋詁》直也。 《疏》庭條,直也。 《詩·小雅》播厥百穀,旣庭且碩。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庭州,貞觀十四年置,長安二年,爲北庭都護府,有後庭縣。 《廣韻》卽漢車師後王庭之地,本烏孫國土,其前王庭,卽交河縣也。  又天庭,星名。 《石氏星傳》龍星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庭。  又洞庭,湖名。 《楚辭·九歌》洞庭波兮木葉下。  又山名。 《前漢·地理志》太湖中有包山,山下有洞庭穴道,濳行水底去,無所不通,號爲地脉。  又山庭。 《任昉王文憲集序》山庭異表。 《註》論語摘輔像曰:子貢山庭斗繞口,謂面有山庭,言山在中,鼻高有異相也。  又《集韻》他定切,音聽。 《增韻》逕庭,隔遠貌。 《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  又叶徒陽切,音近長。 《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馳辭對我策,章句何煒煌。禮終樂亦闋,相拜送於庭。

『抗』

《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𠀤音伉。 《說文》扞也。 《儀禮·旣夕》抗木橫三縮二。 《註》抗,禦也,所以禦止土者。  又《廣韻》舉也。 《禮·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 《註》舉以世子之法,使與成王居而學之。  又《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墜。 《疏》歌聲上響,感動人意,如似抗舉也。  又以手舉物也。 《淮南子·說山訓》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  又振也,蔽也。  又《增韻》抵也,敵也。 《前漢·貨殖傳》子貢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又《揚子·方言》縣也。山之東西曰抗,燕趙之郊縣物於臺之上謂之佻。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與掆同。亦舉也。 《詩·小雅》大侯旣抗。 《箋》舉鵠而棲之於侯也。 《毛傳》苦浪反。 《朱傳》居郞反。  又《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杭。義同。 《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𠙽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 《說文》抗或从木。 《徐鉉曰》今俗作胡郞切。別見木部。亢字作亠下凡。

『礼』

《集韻》禮古作礼。註詳十三畫。 《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蠡。 《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 《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  又姓。 《左傳》衞大夫禮孔。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