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


   多次呼唤;再三催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ān hū wàn huàn
成语注音 ㄑ一ㄢ ㄏㄨ ㄨㄢˋ ㄏㄨㄢˋ
成语正音 “呼”,不能读作“hú”。
成语简拼 qhwh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千嘑萬唤
成语英文 called a great many time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多次呼唤;再三催促。



反义词



成语示例


(1)任凭你千呼万唤,他总是置若罔闻。 (2)对于时代和人民的千呼万唤,我们的影视工作者应当及时作出回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白居易《琵琶行》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成语典故

一再呼唤,多次催促。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拚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亦作“千唤万唤。”《五灯会元.瑞州九峰勤禅师》:“师曰:‘却须吃棒。’上堂:‘口罗舌沸,千唤万唤,露柱因甚么不回头?’良久曰:‘美食不中饱人吃。’便下座。” 并列 多次呼唤、一再催请。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张洁《方舟》:“这办法不错,平时你叫他,~都不带理你的茬儿,以后要想让他搭理,摔个瓶子就得。”△用以描写呼唤次数多,心情急切。→三征七辟 ?招之即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克(即一公斤)。~米(即一公里)。 喻极多:~里马。~言万语。~钧一发。~虑一失。~锤百炼(❶喻多次斗争考验;❷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 见“秋”字“秋千”。 姓。

喊:~喊。~声。~吁。~天号(háo )地。 唤,叫:~唤。~叫。~应。~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共同做坏事)。 往外出气,与“吸”相对:~气。~吸。 象声词:~地跳起来。 姓。

〔~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呼叫,喊:~起。~醒。叫~。召~。呼~。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千』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𠀤音阡。 《說文》十百也。  又《廣韻》漢複姓。  又《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 《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𤰞體,慕姬旦之懿仁。

『呼』

《唐韻》荒烏切《集韻》《韻會》《正韻》荒胡切,𠀤音虍。 《說文》外息也。 《韻會》出息爲呼,入息爲吸。  又《廣韻》喚也。  又《集韻》嗚呼,歎辭。 《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  又通作乎。 《詩·大雅》於乎小子。  又通作虖。 《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亦作嘑。  又姓。 《廣韻》列仙傳有仙人呼子先,又複姓。 《前漢·匈奴傳》呼衍氏。 《註》師古曰:卽今鮮𤰞姓呼延者是也。  又呼沱,水名。 《戰國策》南有呼沱易水。  又草名。 《爾雅·釋草》蓫薚,馬尾。 《疏》蔏𦸐,一名夜呼。  又《集韻》虛交切,音虓。與詨同。吳人謂叫呼爲詨。或作嚆嘮。  又《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曰呼。 《註》呼,虛憊聲。 《釋文》音虛,吹氣聲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荒故切,音戽。 《廣韻》本作謼。號呼也。 《詩·大雅》式號式呼。 《釋文》呼,火胡反。  又火故反。 《禮·曲禮》城上不呼。 《釋文》呼,火故反。  又《集韻》許箇切,音𧬱。 《左傳·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 《註》呼,發聲也。 《釋文》呼,好賀反。  又《集韻》虛訝切,音嚇。與罅同。裂也。詳缶部罅字註。

『万』

《廣韻》《集韻》《韻會》𡘋同萬。  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 《唐韻》無販切,音蔓。 《說文》蟲也。 《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 《易·乾象》萬國咸寧。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舞名。 《詩·邶風》方將萬舞。 《疏》萬者,舞之總名。 《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 《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又州名。 《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 《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