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龌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ēi bǐ wò chuò
成语注音 ㄅㄟ ㄅ一ˇ ㄨㄛˋ ㄔㄨㄛˋ
成语正音 “鄙”,不能读作“bì”。
成语简拼 bbwc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卑鄙齷齪
成语英文 contemptibl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成语示例


他们里面的坏人,的确是天地间最坏的东西。背信弃义,杀人放火,横抢武夺,卑鄙龌龊,什么都干得出来。(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成语典故

丑恶肮脏。多指人的品质、行为。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亦岂敢遂无悯惜爱护之心而遽疾之如仇者哉!”瞿秋白《乱弹.谈谈〈三人行〉》:“这种所谓勤恳是不反抗的意义,所谓忍耐是顺从那些卑鄙龌龊的‘社会律’的意义。” 并列 龌龊,肮脏。形容品行恶劣。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那些无聊的家伙,以他们~的精神状态,来编造一个又一个谣言,把小猫绘成一个不要脸的女人。”△用于描写人的品质极坏。→卑鄙无耻 ?高风亮节 高风峻节 光明磊落。 也作“卑陋龌龊”。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低下,低劣:~鄙。~下。~劣。~微。~怯。~恭。地势~湿。~以自牧(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古同“俾”,使。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 粗俗:~陋。~俗。~夫。~近(庸俗浅近)。 轻蔑,看不起:~视。~夷。~弃。~薄。 品质低劣:卑~。 谦辞,用于自称:~人。~老。~见。 吝啬:~吝。~诈(贪吝诈伪)。

〔~龊〕a.肮脏,不干净;b.喻人的品质卑劣,如“卑鄙~~”;c.形容气量狭小,拘于小节。 (齷)

〔龌~〕见“龌”。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卑』

《唐韻》府移切《集韻》《韻會》賔彌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𥓓。 《說文》賤也。執事者。 《玉篇》下也。 《易·繫辭》天尊地𤰞。  又《韻會》鮮𤰞山,在柳州界。  又鮮𤰞,帶名。 《楚辭·大招》小腰秀頸,若鮮𤰞只。 《註》鮮𤰞,袞帶頭也。言腰支細小,頸銳秀長,若以鮮𤰞帶約而束之也。  又姓。 《廣韻》蔡邕胡太傅𥓓,有太傅椽鴈門𤰞整。  又《前漢·鄒陽傳》封之於有𤰞。 《註》地名也。音鼻。  又音彼。與俾同。 《荀子·宥坐篇》𤰞民不迷。  又音陛。與庳同。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上欲尊而宇欲𤰞。

『鄙』

《廣韻》方美切《集韻》《韻會》補美切《正韻》補委切,𠀤音比。 《釋名》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 《註》都之所居曰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在畿內者。  又《地官·遂人》掌造縣鄙形體之法,五酇爲鄙,五鄙爲縣。  又《廣韻》邊鄙也。 《左傳·隱元年》太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註》鄙,鄭邊邑。  又《正韻》陋也,厭薄之也。 《左傳·宣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老子·道德經》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  又鄙與都對言,朴野也。 《淮南子·詮言訓》夫始于都者,常大于鄙。  又鄙與仁對,言不通也。 《前漢·董仲舒傳》或仁或鄙。  又嗇於財者曰鄙吝。 俗作鄙、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