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òu dé zài wù
成语注音 ㄏㄡˋ ㄉㄜˊ ㄗㄞˋ ㄨˋ
成语简拼 hdzw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厚惪載物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宗璞《东藏记》第一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周易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成语典故

谓以深厚的德行育人。晋潘岳《西征赋》: “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易·坤》: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象辞说,“坤卦”为地,地顺承天道,其势是顺于天,其体厚,能载万物。君子应取法于地,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主谓 道德高尚的人能够承担大任务。语出《易经·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晋·潘岳《西征赋》:“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褒义。多用于劝诫方面或赞颂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度。~薄(厚度)。 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距离较大的,与“薄”相对:~纸。~重(zhòng )(a.又厚又重;b.丰厚;c.厚道而庄重)。 深,重(zhòng ),浓,多:~望。 不刻薄,待人好:~道(诚恳,宽容,“道”读轻声)。宽~。 重视,推崇:~此薄彼。 姓。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 姓。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充满:怨声~道。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姓。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 内容,实质:言之有~。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厚』

《唐韻》《正韻》胡口切《集韻》《韻會》很口切,𠀤𠋫上聲。 《說文》山陵之厚也。 《玉篇》不薄也,重也。 《易廣》博厚配天地。  又《戰國策》非能厚勝之也。 《註》厚,猶大也。  又《增韻》醲也。  又《廣韻》姓也。出《姓苑》。  又諡法,思慮不爽曰厚。

『德』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登入聲。 《廣韻》德行也。 《集韻》德行之得也。 《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 《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 《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𥳑而廉,剛而塞,彊而義。  又《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  又《玉篇》德,惠也。 《書·盤庚》施實德于民。 《詩·小雅》旣飽以德。  又善敎也。 《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 《註》德謂善敎。  又感恩曰德。 《左傳·成三年》王曰:然則德我乎。 《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謂荷恩爲德。 《後漢·樊曄傳》光武微時,曄餽餌一笥,帝德之不忘。  又《韻會》四時旺氣也。 《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又《諡法》綏柔士民,諫爭不威,執義揚善,曰德。  又《說文》升也。  又《玉篇》福也。  又星名。 《前漢·郊祀志》望氣王朔言,後獨見塡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云。 《註》德星,旣填星也。  又《韻會》亦作悳。 《前漢·賈誼傳》悳至渥也。  又州名。 《廣韻》秦爲齊郡地,漢爲平原郡。武德初爲德州,因德安縣以名之。  又叶都木切,音篤。 《謝惠連·雪賦》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隂德。  又叶得各切,當入聲。 《易林》酒爲歡伯,除憂來樂,福善入門,與君相索,使我有德。

『物』

《唐韻》文弗切《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𠀤音勿。 《說文》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 《玉篇》凡生天地之閒,皆謂物也。 《易·乾卦》品物流形。  又《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周禮·天官·大宰》九貢,九曰物貢。 《註》物貢,雜物,魚鹽橘柚。  又《玉篇》事也。 《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疏》物,事也。 《禮·哀公問》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 《註》物,猶事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三物敎萬民,而賔興之。  又《詩·小雅》比物四驪。 《傳》物,毛物也。 《又》三十維物,爾牲則具。 《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 《註》謂毛色也。  又《夏官·校人》凡軍事,物馬而頒之。 《疏》物卽是色。 《楚語》毛以示物。  又《周禮·地官·卝人》若以時取之,則物其地,圖而授之。 《註》物地,占其形色,知鹹淡也。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 《左傳·昭三十二年》物土方。 《註》物,相也,相取土之方面。  又《玉篇》類也。 《左傳·桓六年》丁卯,子同生。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 《註》物,類也。謂同日。  又《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 《疏》物者,財也。以三酒所成有時,故豫給財,令作之也。  又《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 《註》不物,衣服視占不與衆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者。  又《周語》神之見也,不過其物。 《註》物,物數也。  又《廣韻》旗名。 《周禮·春官·司常》雜帛爲物。  又叶去聲。 《唐韻正》符沸反。 《揚子·太玄經》人人物物,各由厥彙。 《阮籍·東平賦》及至分之國邑,樹之表物,四時儀其象,隂陽暢其氣。  又叶微律切。 《班固·東都賦》指顧倏忽,獲車己實。樂不極盤,殺不盡物。  又叶微月切。 《蘇軾·四達齋銘》孰如此閒,空洞無物。戸牖盍開,廓焉四達。達,陀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