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舜英姐姐安心要尖酸刻薄,我也不来分辨,随他说去。”
指说话挖苦带刺,令人难堪。《镜花缘》第六十六回:“舜英姐姐安心要尖酸刻薄,我也不来分辩,随他说去。”《三家巷.三五》:“(陈公博)往下说道:‘这样做,难免天下后世那些尖酸刻薄,毫无用处的无聊文人胡说几句什么借外国人的刀,杀中国人的头……外加一些不伦不类的废话。”也作【尖酸克薄】。《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克薄。” 并列 形容说话带刺冷酷无情。《镜花缘》66回:“舜英姐姐安心要~,我也不来分辩,随他说去。”△贬义。多用于写为人处事言谈举止尖刻方面。→卖李钻核 尖嘴薄舌 ?富贵浮云 温文尔雅。也作“尖酸克薄”。
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锐。~刻(说话尖酸刻薄)。~酸。打~。~端。 感觉敏锐:眼~。 声音高而细:~脆。~嫩。 出类拔萃的人或事物:技术~子。
像醋的气味或味道:~菜。~溜溜。~梅。~甜。~奶。~枣。 化学上称能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分“无机酸”、“有机酸”两大类:盐~。碳~。硝~。硫~。~碱度。 讥讽人的迂腐:穷~。寒~。 悲痛,伤心:~楚。辛~(亦作“酸辛”)。~苦。~怆。~怀。 因疲劳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无力的感觉:~痛。腰~腿疼。
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 时间:此~。即~。顷~(极短时间)。时~。~不容缓。 形容程度极深:深~。~意。~骨(感受深切入骨)。~苦。 不厚道:~毒。~薄。尖~。苛~。 同“克”。
厚度小的:~片。~饼。 冷淡,不热情:~待。 味道淡:酒味很~。 土地不肥沃:~田。
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轻微,少:~礼。~产。~命。~寒。~酬。菲~。 不庄重,不厚道:~夫。~幸(负心)。~情。轻~。刻~。 轻视:鄙~。厚今~古。 不充实,不坚强:~弱。 迫近:~近。~暮(傍晚)。日~西山。 同“箔”,帘子。 姓。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廣韻》《集韻》子廉切《韻會》《正韻》將廉切,𠀤音漸。 《說文》楔也。本作櫼。 《徐曰》謂簪也,㨝也,从小下大,爲櫼字。今作尖,末銳也,小也。 《杜甫·送張參軍赴蜀州詩》兩行秦樹直,萬點蜀山尖。 又《韓愈·苦寒詩》萌芽夭勾尖。 又《五代史》李崧言,鎭太原非石敬塘不可。敬塘深德之,曰:爲浮圖者,必合其尖,蓋欲崧始終成巳也。 玉尖,十尖,指也。 《楊維楨詩》玉尖搦管蘸香雲。 《又》十尖盡換紅鴉觜。 又尖尖。 《章孝標詩》還似天台新雨後,小峯雲外碧尖尖。
『酸』《唐韻》素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蘇官切,𠀤音𩆑。 《說文》酢也。關東謂酢曰酸。 《廣韻》醋也。 《書·洪範》曲直作酸。 《禮·月令》孟春之月,其味酸。 《周禮·天官·瘍醫》凡藥,以酸養骨。 《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前漢·百官公卿表》廣安侯任越人爲太常,坐廟酒酸論。 又《釋名》酸,遜也。遜,遯在後也。言脚疼力少,行遁在後,以遜遁者也。 《嵆康詩》自致力所難,臨文情辛酸。 又《正字通》悲痛曰酸。 《後漢·公孫述傳》放兵縱火,聞之可爲酸鼻。 又《韻會》寒酸也。今作寒畯。 《范成大詩》洗盡書生氣味酸。 又地名。 《史記·秦始皇紀》將軍鷔攻魏,定酸棗。 《前漢·地理志》𨻰留有酸棗縣。 又水名。 《山海經》少陽之山,酸水出焉。 《註》其味微酸,流入文谷水。 又木名。 《爾雅·釋木》樲,酸棗。 又草名。 《博雅》酸木,狐桃也。 又《山海經》鼓鍾之山,有草焉,方莖而黃花,員葉而三成,其名曰焉酸。 又鳥名。 《山海經》景山有鳥焉,其狀如蛇而四首、六目、三足,名曰酸與。 《註》𤣥覽云:三足之鳥,有酸𪇬焉。 又《正字通》酸角,果名,生雲南臨安諸處,狀如豬牙,皁莢浸木和羹,酸美如醋。 又《字彙補》酸雞,蟲名。 又《韻補》叶荀緣切,音宣。 《韓愈·秋懷詩》作者非今士,相去時已千。其言有感觸,使我復悽酸。
『刻』《唐韻》苦得切《集韻》《韻會》乞得切,𠀤音克。 《說文》鏤也。从刀,亥聲。一曰痛也。 《玉篇》割也。 又《廣韻》剝也。 又《韻會》刻薄,慘覈也。 又《爾雅·釋器》木謂之刻。 又《韻會》刻,漏也。鍥漏箭,以𠋫日晷爲刻,故因謂晷度曰刻。 又害也。 《書·微子》我舊云刻子。 《註》我前日所言,適以害子。 又《爾雅·釋獸》豕,其跡刻。 《疏》其跡名刻。
『薄』《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 《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 《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 《註》草叢生曰薄。 又簾也。 《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 《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 《索隱曰》織蠶薄也。 又厚薄。 又少也。 《詩·周南》薄澣我衣。 又聊也。 《詩·周南》薄言采之。 又輕也。 《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又嫌也。 《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 又《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 又《博雅》薉也。 又集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 又《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又被也。 《書·益稷》外薄四海。 又水名。 《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 又姓。 《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 又亭名。 《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 又草名。薄荷,見荷字註。 又通亳。 《禮·郊特牲》薄社北牖。 《註》殷社。 《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 又迫各切,音博。廹也。 《易·說卦傳》雷風相薄。 《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 又迫晚曰薄暮。 又侵也。 《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 又匹各切,音粕。 《詩·齊風》載驅薄薄。 《傳》疾驅聲也。 又薄革切,同欂。壁柱也。 《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又《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