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垢纳污


   垢、污:脏垢;污秽。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或包容坏人坏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án gòu nà wū
成语注音 ㄏㄢˊ ㄍㄡˋ ㄋㄚˋ ㄨ
成语正音 “垢”,不能读作“hòu”。
成语简拼 hgnw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含垢納汙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垢、污:脏垢;污秽。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或包容坏人坏事。




成语示例


(1)你们以为这里是含垢纳污之地,能容忍你们胡作非为吗?别白日作梦了,快滚吧! (2)廉颇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含垢纳污,处处忍让。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成语典故

同“纳污藏疾”。宋 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及事神宗,蒙召访问,退而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神宗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 并列 包容污垢,宽容污秽。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宋·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及事神宗,蒙召对访问,退而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神宗忠恕仁厚,~,屈己以裕人也。”△褒义。多用于人的品性方面。→含垢匿瑕 含垢藏疾 含垢弃瑕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一口水。~漱剂。~英咀(jǔ)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 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包~。~义。~量。~苞。~蕴。~混。~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怒。~羞。~情。

污秽,脏东西:污~。泥~。牙~。~腻。~秽。~敝(又脏又破)。 同“诟”。

浑浊的水:粪~。血~。 肮脏,不干净:~水。~泥。~浊。 肮脏的东西:~渍。~垢。 不廉洁:贪~。 弄脏:玷~。~损。~辱。~蔑(a.玷污;b.诬蔑)。~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男切,音涵。 《說文》嗛也。 《廣韻》銜也。 《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  又《禮·月令》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註》含桃,櫻桃也。 《釋文》含,亦作函。一說鸎鳥所含,故亦名鸎桃。  又《正韻》包也,容也。 《易·坤卦》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又《文言》含萬物而化光。 《書·盤庚》惟爾含德。  又《後漢·梁鴻詩》麥含含兮方秀。 《註》含含,麥盛貌。  又《廣韻》《集韻》𠀤胡紺切,涵去聲。 《廣韻》本作琀。 《集韻》通作唅。 《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 《疏》含,以玉實口也。 《春秋·文五年》王使榮叔歸含。 《註》珠玉曰含,含口實也。 《周禮·春官·典瑞》共飯玉含玉贈玉。 《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按《禮·檀弓》《釋文》:含,和闇反。《春秋》《周禮》《釋文》:含,戸暗反。《春秋》亦作唅。

『垢』

《唐韻》古厚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后切,𠀤音苟。塵滓也。 《左傳·宣十五年》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韓非子·大體篇》不洗垢,而察難知。 《莊子·大宗師》仿偟乎塵垢之外。  又國名。 《華嚴經》國名無垢,琉璃爲地。  又《集韻》丘𠋫切,音宼。解垢,詭曲之辭。  又居六切,音匊。中不淨也。 《詩·大雅》維彼不順,征以中垢。  又叶公戸切,讀若古。 《楚辭·哀時命》務光自投于深淵兮,不獲世之塵垢。孰魁崔之可久兮,願退身而窮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