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来顺受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ì lái shùn shòu
成语注音 ㄋ一ˋ ㄌㄞˊ ㄕㄨㄣˋ ㄕㄡˋ
成语简拼 nlss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逆來順受
成语英文 grin and bear it
成语法文 faire contre mauvaise fortune bon coeur
成语俄文 примиряться с неизбежным
成语日文 逆境を甘受(かんじゅ)する,受け流す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成语示例


从前受了主人的骂,无非逆来顺受。(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三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成语典故

谓遇到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隐忍而不抗争。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一二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明.汤显祖《牡丹亭.旁疑》:“敢是小道姑瞒着我,去瞧那秀才,秀才逆来顺受了?”巴金《谈〈寒夜〉》:“媳妇并不是逆来顺受的女人,只会给这位婆母碰钉子。” 连动 指处于恶劣的环境,或受到非礼的待遇,顺从忍受而不抗争。张贤亮《小说中国》:“在压力最大的‘文革’时期,知识分子仍是~,只有个别人以自杀抗议。”△表示在逆境中,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用语。 →委曲求全 偷合苟容 ?势不两立 针锋相对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流。~行。~风。~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之交。 抵触,不顺从:忤~。忠言~耳。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产。 迎接:~旅(旅店)。 预先:~料(预料)。

接纳别人给的东西:接~。感~。~精。~权。~托。~降。~益。~业(a.跟随老师学习;b.学生对老师自称)。~教。~领。~聘。~理。 忍耐某种遭遇:忍~。~苦。~制。~窘。~累(受到劳累)。 遭到:遭~。~害。~挫。~屈。~辱。~阻。 适合,中:~吃。~看。~听。~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逆』

《唐韻》《正韻》宜戟切《集韻》《韻會》仡戟切,𠀤凝入聲。 《增韻》迕也,拂也,不順也。 《釋名》逆,遌也。不從其理,則逆遌不順也。 《書·大禹謨》從逆凶。 《註》言悖善從惡也。  又《太甲》有言逆于汝心。 《註》人以言拂逆也。  又《廣韻》亂也。 《禮·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禮,謂之逆。 《前漢·武帝紀》大逆不道。  又《說文》迎也。 《周禮·春官·中春》龡豳詩以逆暑。 《書·呂𠛬》爾尚敬逆天命。 《春秋·桓八年》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  又《玉篇》度也,謂先事預度之也。 《論語》不逆詐。 《易·說卦》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又奏事上書曰逆。 《周禮·天官》宰夫掌敘羣吏之治,以待諸臣之復,萬民之逆。 《夏官·太僕》掌諸侯之復逆。 《註》復,謂奏事。逆,謂自下而上曰逆。  又受也。 《儀禮·聘禮》衆介皆逆命不辭。 《註》逆猶受也。 《周禮·天官·司書》以逆羣吏之徵令。 《註》逆受而鉤考之。  又河名。 《書·禹貢》同爲逆河,入于海。 《註》言九河合爲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  又曲逆,地名。 《史記·𨻰平傳》封平爲曲逆侯。  又叶宜脚切,音虐。 《詩·魯頌》孔淑不逆,淮夷卒獲。獲叶音霍。

『受』

《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𠀤音壽。 《說文》相付也。 《玉篇》得也。 《易·旣濟》實受其福。 《詩·大雅》受天之祜。  又承也。 《李適之法觀禪師𥓓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  又盛也。 《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又容納也。 《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  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 《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𠋫切。○按受字《韻書》無去聲。  又叶音暑。 《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 《韻會》毛氏曰:从𠬪从冖。俗或作𤓾,非。𤓾音胡到切,下从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