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仇雪耻


   雪:洗刷;除去。报冤仇;除耻辱;也作“报怨雪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ào chóu xuě chǐ
成语注音 ㄅㄠˋ ㄔㄡˊ ㄒㄩㄝˇ ㄔˇ
成语正音 “仇”,不能读作“qiú”。
成语简拼 bcxc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報讎雪恥
成语英文 revenge oneself for the insult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雪:洗刷;除去。报冤仇;除耻辱;也作“报怨雪耻”。




成语示例


虽然报仇雪耻,从来不曾放在考虑之列;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兔先生却是明白的。聂绀弩《兔先生的发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成语典故

雪:洗刷掉。报冤仇,洗刷耻辱。《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以坚部曲还策”裴松之注引《吴历》:“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藩。”《醒世恒言》卷三六:“官人果然真心肯替奴家报仇雪耻,情愿相从。只要发个誓愿,方才相信。”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说的罢:‘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亦作“复仇雪耻”。《周书.席固传》:“今梁氏失政,扬都覆没,湘东不能复仇雪耻,而骨肉相残。”《明史.李时勉传》:“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忠节,迎还车驾,复仇雪耻。” 并列 打击仇敌,洗掉耻辱。语本《战国策·燕策二》:“若先王之报怨雪耻。”萧育轩《乱世少年》:“我向你保证,只要我活着,我就要为你~,一定做一个革命的好后代。”△用于写斗争。→扬眉吐气洗雪冤仇 报仇雪恨 报仇泄恨 ?沉冤莫白 冤沉海底 忍辱负重。也作“雪耻报仇”、“复仇雪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深切的怨恨:~敌。~恨。~视。疾恶如~。同~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古同“逑”,匹配。 姓。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花。~山。~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洗去,除去:报仇~恨。为国~耻。平反昭~。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涕而顾晏子”。 姓。

羞愧,羞辱:羞~。雪~。奇~大辱。~笑。~骂。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仇』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匹也。匡衡引《詩》:君子好仇。同逑。 《爾雅·釋詁》仇,合也。 《註》謂對合也。  又怨敵也。 《詩·秦風》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  又讐也。 《史記·留侯世家》張良爲韓報仇。  又《爾雅·釋訓》仇仇,敖敖,傲也。 《詩·小雅》執我仇仇。 《傳》猶謷謷也。  又《釋名》仇,矛讐也。所伐則平,如討仇讐也。  又姓。宋大夫仇牧。  又章仇,複姓。隋有章仇太翼。  又《集韻》恭於切《正韻》斤於切。𠀤同㪺。 《詩·小雅》賔載手仇。 《註》以手挹酒也。  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 《詩·周南》公侯好仇。叶上逵。  又叶彊於切,音渠。 《陸機·感丘賦》抨神爽以嬰物兮,濟性命而爲仇。忘大暮於千祀兮,爭朝榮於須臾。

『雪』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𠀤音㡜。 《說文》本作䨮。凝雨。 《元命包》隂凝爲雪。 《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 《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廣韻》除也。 《韻會》洗也。 《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 《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又《廣韻》拭也。 《家語》以黍雪桃。 《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又小雪、大雪,𠀤節𠋫名。見《後漢·律曆志》。  又山名。 《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又陽春白雪,古曲名。  又姓。 《正字通》明洪武中巡𥳑雪霽。

『耻』

《正字通》俗恥字。 《唐韻》敕里切《集韻》丑里切,𠀤褫上聲《說文》辱也。从心耳聲。 《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 《註》恥辱之也。 《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况國乎。 《註》言不可辱也。  又《廣韻》慙也。 《孟子》人不可以無恥。 《註》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 或作誀。 《六書總要》从心耳會意。取聞過自愧之義。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俗譌作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