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痈噬痔


   吮:用嘴吸;痈:毒疮;噬:咬。指用口舌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ǔn yōng shì zhì
成语注音 ㄕㄨㄣˇ ㄩㄥ ㄕˋ ㄓˋ
成语简拼 sysz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play the lick-boot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吮:用嘴吸;痈:毒疮;噬:咬。指用口舌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他们把那瓣香祖传来的奴颜婢膝的面孔,吮痈噬痔的长技,向来在本国有权力的人里头用熟的,近来都用在外国人身上了。”


成语典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他们把那瓣香祖传来的奴颜婢膝的面孔,吮痈噬痔的长技,向来在本国有权力的人里头用熟的,近来都用在外国人身上了。”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聚拢嘴唇吸:~吸。~乳。~痈舐痔(喻不择手段谄媚讨好有权势的人)。

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易生于颈、背部,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疽。吮~舐痔(喻不择手段地巴结,厚颜无耻地迎合权贵)。

咬,吞:~肤(a.喻犯罪受刑的人;b.喻关系亲近)。~贤(嫉害贤能)。~啮。吞~。~脐莫及。

肛门因血行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病:~疮。~瘘(肛瘘的通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吮』

《唐韻》《韻會》《正韻》徂兗切《集韻》粗兗切,𠀤音雋。 《說文》敕也。 《史記·吳起傳》卒有病疽者,起爲吮之。  又《玉篇》食允切《廣韻》食尹切,𠀤音盾。 《廣韻》舐也。  又《集韻》豎兗切,音歂。義同。  又以轉切,音兗。嗍也。

『噬』

《唐韻》《集韻》《韻會》𠀤時制切,音誓。 《說文》啗也,喙也。 《玉篇》齧噬也。易曰:頤中有物曰噬嗑。 《左傳·莊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齊。 《揚子·方言》噬,食也。  又《詩·唐風》彼君子兮,噬肯適我。 《傳》噬,逮也。 《釋文》噬,市世反,韓詩作逝,逝,及也。 《揚子·方言》噬,逮也。北燕曰噬。  又《揚子·方言》憂也。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齧也。

『痔』

《唐韻》直里切《集韻》《韻會》丈里切《正韻》丈几切,𠀤池上聲。 《說文》後病也。 《增韻》隱瘡也。 《釋名》痔,食也。蟲食之也。 《莊子·列禦寇》䑛痔者得車五乘。 《抱朴子暢𤣥卷》若夫操隋珠以彈雀,䑛秦痔以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