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头呆脑


   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āi tóu dāi nǎo
成语注音 ㄉㄞ ㄊㄡˊ ㄉㄞ ㄋㄠˇ
成语简拼 dtdn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獃頭獃腦
成语英文 a dry old stick(stupid; be dull-looking)
成语俄文 тупáя головá
成语日文 間が抜けている,頭が鈍い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




成语示例


小凤仙的脾气,人家说她不合时宜,其实她也是呆头呆脑,不惯作妓女腔,与人不合。(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


成语典故

形容言行迟钝的样子。元.马致远《岳阳楼》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呸,可不干赚了我奔走红尘九千里。”《官场现形记》三一回:“赵元常见他的为人呆头呆脑,说的话不伦不类,又想到制台刚才待他的情形,恐怕事情不妙。”鲁迅《故事新编.补天》:“待到落在地上,就成了许多伊先前做过了一般的小东西,只是大半呆头呆脑,獐头鼠目的有些讨厌。” 并列 头脑迟钝、傻里傻气的样子。杜鹏程《延安人》:“他,嘴里咬个小旱烟锅。~,举动慢腾腾的,看来,像个脑筋很迟钝的人。”△贬义。用于动作和表情方面。→笨头笨脑 傻里傻气 呆若木鸡←→心灵手巧 聪明伶俐 百伶百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首领:~子。~目。 方面:他们是一~的。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里,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髓。~子(❶脑;❷指思考、记忆等能力)。~筋。~海。~际。~壳。~颅。~神经。~下垂体。~积水。~溢血。电~。 头:~袋。~壳。头昏~胀。~满肠肥。 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豆腐~儿。 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薄荷~。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呆』

《篇海》補道切,同保。詳人部保字註。  又莫厚切,音母。古文某字。今俗以爲癡獃字。誤也。

『呆』

《篇海》補道切,同保。詳人部保字註。  又莫厚切,音母。古文某字。今俗以爲癡獃字。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