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


   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uō duō guài shì
成语注音 ㄉㄨㄛ ㄉㄨㄛ ㄍㄨㄞˋ ㄕˋ
成语正音 “咄”,不能读作“chū”。
成语简拼 ddg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咄咄恠事
成语英文 monstrous absurdity
成语法文 absurdité énorme(extrêmenment bizarre)
成语俄文 стрáнный случай
成语日文 驚くべき奇怪事(きかいこと),奇怪千万なこと
成语组合  AABC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成语示例


噫!一小说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咄咄怪事。(清 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成语典故

晋代人殷浩,曾做过刺史,后来,受到朝廷信任,在北征后秦时,担任中军将军,统管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个州的军事。殷浩虽有学问,但不善打仗,结果北征失利,被撤职流放到信安(今浙江衢县)。他被流放后,从不抱怨,但常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有人发现他对空写的是“咄咄怪事”几个字。原来,殷浩是借此抒发内心的不满和烦闷。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表示惊怪,如“~~怪事。” 表示呵叱:“~!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表示惊怪,如“~~怪事。” 表示呵叱:“~!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奇异,不平常:~诞(离奇古怪)。~事。~物。~讶。~圈(quān )。~话。~异。奇形~状。 惊奇:大惊小~。~不得。 传说中的妖魔之类:鬼~。妖~。 性情乖僻或行为异样的人:~癖(古怪的癖好)。~僻(古怪)。 很,非常:~好的天气。 怨,责备:不~你。~罪。~怨。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 职业:谋~(指找职业)。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 服侍:~父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沒切,敦入聲。 《說文》相謂也。 《前漢·李陵傳》立政曰:咄,少卿良苦。  又《廣韻》呵也。 《戰國策》呴籍叱咄。 《前漢·東方朔傳》朔笑之曰:咄。 《註》師古曰:咄,叱咄之聲。  又泉名。 《寰宇記》咄泉在淨戒寺北,人至泉旁,大叫大涌,小叫小涌,咄之則涌彌甚。  又《韻會》咄咄,驚怪聲也。 《後漢·嚴光傳》帝卽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爲理耶。 《晉書·殷浩傳》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又《增韻》咄嗟,咨語也。 《晉書·石崇傳》嘗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又《正字通》或曰汾晉之閒,尊者呼左右曰咄,左右必諾。司空圖作休沐記用之。  又《前漢·西域傳》郁立師國,王治內咄谷。 《註》咄,丁忽反。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括切,音掇。 《玉篇》叱也。  又《前漢·東方朔傳註》鄭展曰:咄,音豽裘之豽。◎按師古以鄧說爲非,然鄧有此音,今存之。  又叶都聿切。 《蘇轍·香山賦》母令東坡,聞我而咄。奉持香山,稽首仙釋。

『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沒切,敦入聲。 《說文》相謂也。 《前漢·李陵傳》立政曰:咄,少卿良苦。  又《廣韻》呵也。 《戰國策》呴籍叱咄。 《前漢·東方朔傳》朔笑之曰:咄。 《註》師古曰:咄,叱咄之聲。  又泉名。 《寰宇記》咄泉在淨戒寺北,人至泉旁,大叫大涌,小叫小涌,咄之則涌彌甚。  又《韻會》咄咄,驚怪聲也。 《後漢·嚴光傳》帝卽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爲理耶。 《晉書·殷浩傳》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又《增韻》咄嗟,咨語也。 《晉書·石崇傳》嘗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又《正字通》或曰汾晉之閒,尊者呼左右曰咄,左右必諾。司空圖作休沐記用之。  又《前漢·西域傳》郁立師國,王治內咄谷。 《註》咄,丁忽反。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括切,音掇。 《玉篇》叱也。  又《前漢·東方朔傳註》鄭展曰:咄,音豽裘之豽。◎按師古以鄧說爲非,然鄧有此音,今存之。  又叶都聿切。 《蘇轍·香山賦》母令東坡,聞我而咄。奉持香山,稽首仙釋。

『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壞切,乖去聲。 《說文》異也。 《增韻》奇也。 《風俗通》怪者,疑也。 《白虎通》異之言怪也。凡行之詭異曰怪。 《中庸》索隱行怪。  又狀貌之瑰異亦曰怪。 《書·禹貢》鉛松怪石。  又《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又氣變常,人妖物孽曰怪。 《揚子·太𤣥經》怪分靑赤白黑黃,皆物怪也。  又怪哉,驚歎之詞。  又姓。 《春秋元命苞》炎帝臣怪義。  又通作傀。 《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傀異烖。 《註》傀猶怪也。舊音怪。俗遂作怪。  又叶古僞切,音貴。 《馬融·長笛賦》波散廣衍,實可異也。牚距劫遌,又足怪也。 《易林》五心六意,岐道多怪。非君本懷,生我恨悔。  又叶古懷切,音乖。 《元稹·痁臥詩》一生常苦節,三省詎行怪。 《周伯琦曰》从心圣聲。圣音怪。俗作恠,非。

『事』

《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𠀤音示。大曰政,小曰事。 《廣韻》使也,立也,由也。 《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 《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註》三公也。  又《詩·大雅》三事就緒。 《註》三農之事也。  又奉也。 《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又營也,治也。 《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又《廣韻》《類篇》𠀤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 《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又叶詩紙切,音始。 《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又叶疎語切,書上聲。 《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又叶常御切,音樹。 《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