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②谓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③嘲弄辱骂。
①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照此法填词,则离合悲欢,嘻笑怒骂,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而行矣。”②清·冯班《钝吟杂录·读古浅说》:“嘻笑怒骂,自是苏文病处;君子之文必庄重。”
ㄒㄧ ㄒㄧㄠˋ ㄋㄨˋ ㄇㄚˋ xī xiào nù mà 881 ① 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的表现。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照此法填词,则离合悲欢,嘻笑怒骂,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而行矣。” 见“嬉笑怒骂”。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照此法填词,则离合悲欢,~,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而行矣。”
喜笑的样子或声音:笑~~。~~哈哈(亦形容不严肃或不认真)。~皮笑脸。 叹词,表示惊叹。
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容。~颜。~眯眯。谈~风生。 讥嘲:~柄。~话。~谈。贻~大方。嘲~。见~。耻~。
生气,气愤:~色。~视。~叱。~骂。恼~。息~。 气势盛:~涛。~火。心花~放。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 谴责:“若不可教而后~之”。
《廣韻》許其切《集韻》《韻會》虛其切,𠀤音熙。 《玉篇》嘻嘻,和樂聲。 《易·家人》婦子嘻嘻,終吝。 《詩·周頌》噫嘻成王。 《傳》噫,歎也。嘻,和也。 《箋》噫嘻,有所多大之聲也。 《疏》謂作者有所裒多美大,而爲聲以嘆之。 《揚雄·河東賦》嘻嘻旭旭。 《註》師古曰:自得之貌。 又《集韻》敕也。 《詩疏》成湯見四面羅者曰:嘻,盡之矣。噫嘻,皆是歎聲,爲歎以敕之。 又《禮·檀弓》夫子曰:嘻,其甚也。 《註》嘻,悲恨之聲。 《釋文》嘻,許其反。 《公羊傳·僖元年》慶父聞之曰:嘻。 《註》嘻,發痛語首之聲。 又《左傳·定八年》從者曰:嘻,速駕。 《註》嘻,懼聲。 又《史記·藺相如傳》秦王與羣臣相視而嘻。 《註》嘻驚而怒之辭也。 又《史記·魏其武安侯傳》夫怒,因嘻笑曰:將軍,貴人也。 又《集韻》於其切,音醫。與噫同。 《禮·檀弓·釋文》嘻,又於其反。 又《集韻》許記切,音憙。笑也。或作𡃨。
『笑』《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弔切,𠀤音肖。 《廣韻》欣也,喜也。 《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 又嗤也,哂也。 《易·萃卦》一握爲笑。 《詩·邶風》顧我則笑。 《毛傳》侮之也。 《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 《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 《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 《論語》夫子莞爾而笑。 《註》小笑貌。 又獸名。 《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 又《韻補》思邀切。 《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 《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 《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地上生毛。 又入宥韻,音秀。 《江總詩》玉臉含啼還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 或作咲。 《前漢·揚雄傳》樵夫咲之。 亦省作关。 《前漢·薛宣傳》一关相樂。 《集韻》笑古作咲。註詳竹部四畫。或省作𠇄。
『怒』《唐韻》乃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奴故切,𠀤奴去聲。 《說文》恚也。 《增韻》憤也。 《揚子·方言》楚謂怒曰憑。憑,忍盛貌。小怒曰𪗮。言禁𪗮也。𨻰曰苛,言相苛責也。 又𩰚怒,辨訟也。 《周禮·地官》凡有𩰚怒者,成之。 又馬之肥壯,其氣憤盈曰怒。 《後漢·第五倫傳》鮮車怒馬。 又奮也。 《莊子·逍遙遊》怒而飛。言大鵬奮起如怒也。 又《外物篇》草木怒生。言乗陽氣奮出而不可遏也。 又威怒也。 《禮·曲禮》急繕其怒。 《註》堅勁軍之威怒也。 又虎怒則威。 《後漢·賈彪傳》彪字偉節,兄弟三人,而彪最優。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又怒,東方氣也。 《史記·天官書》旬始狀如雄雞,其怒靑黑。 《註》怒色靑也。 又《玉篇》《廣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𠀤音弩。義同。 又叶乃都切,音奴。 《楚辭·九章》憍吾以其美好兮,覽余以其修姱。與余言而不信兮,蓋爲余而造怒。 《顏師古·糾謬正俗曰》怒有二音,詩小雅君子如怒,大雅逢天僤怒,讀爲上聲。邶風逢彼之怒,小雅畏此譴怒,讀爲去聲。今山東河北人但知怒有去聲,不知有上聲,失其眞矣,蓋字有動靜音,人多不講,皆此類也,从心从弩省,怒若强弩之發,人怒則面目張起,凡怒當以心節之,故从心奴爲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