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劫难逃


   劫:劫数。佛教指大灾难。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灾难。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ài jié nán táo
成语注音 ㄗㄞˋ ㄐ一ㄝˊ ㄋㄢˊ ㄊㄠˊ
成语正音 “劫”,不能读作“qù”。
成语简拼 zjnt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在刼難逃
成语英文 There is no escape from one's fate.
成语俄文 от беды не упрячешься(от судьбы не уйдёшь)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劫:劫数。佛教指大灾难。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灾难。




成语示例


“在劫难逃”,于是形成了绝对的敌对。(毛泽东《论持久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那两个是船家将钱觅到,也都在劫数里不能逃。”


成语典故

劫:佛教用语,梵语译音“劫波”的省略,指大灾难。旧谓命中注定要遭受的灾难,逃也逃不脱。现也借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四章:“挨一天是一天?。在劫难逃,有什么法儿?” 其他 劫,劫数,厄运、大灾难的意思,佛教用语。命中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无法逃脱。某种灾难不可避免。柳建伟《金铃铛》:“程秀英已经看不得任何女人对自己的丈夫表现出关切,她把小仁武放到地上,‘~,都死了才干净些’。”△贬义。多用于遭遇灾祸方面。→遭劫在数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存,居:存~。健~。青春长~。 存留于某地点:~家。~职。~位。 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乎。事~人为。 表示动作的进行:他~种地。 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逃。~望。~握。~理。~朝(cháo )。~野。~世。 和“所”连用,表示强调:~所不辞。无所不~。

强取,掠夺:~掠。洗~。~道。~富济贫。 威逼,胁制:~持(要挟,挟持)。~制。 灾难:~数(shù)(佛教指注定的灾难)。~难(nàn)。浩~(大灾难)。遭~。~后余生。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跑。~敌。~匿。~遁。~逸。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避。~难(nàn )。~汇。~税。~世(避世)。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劫』

《唐韻》居怯切《集韻》《韻會》訖業切,𠀤音衱。 《說文》欲去以力脅止曰劫。一曰以力去曰劫。 《徐曰》會意。 《玉篇》强取也。 《正韻》奪也,勢脅也。 《禮·儒行》劫之以衆。  又《韻會》劫劫,猶汲汲也。 《韓文》人皆劫劫。  又《傅毅·舞賦》形態和神意協,從容得志不劫。 《註》言雍容不相廹也。  又浩劫,宮殿大階級也。 《杜甫·玉臺觀詩》浩劫因王造,平臺訪古遊。 《韻會》通作刧。亦通作刦。

『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刀切,音陶。 《說文》亡也。 《書·牧誓》乃惟四方,多罪逋逃。 《註》謂有罪逃亡之人也。  又《廣韻》避也,去也。 《史記·吳世家》季札讓逃去。 《註》謂讓位而逃也。 《後漢·謝該傳》良才抱璞而逃,所謂往而不返者也。  又通作跳。逸去也。 《史記·高祖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 《註》跳,音逃。 《前漢·燕王澤傳》跳驅至長安。  又叶田黎切,音題。 《劉歆·列女贊》衞君不聽,後果遁逃。許不能救,女作載馳。 《集韻》逃,俗作迯,非是。𨒽,古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