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嚼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ú jiáo jī lèi
成语注音 ㄖㄨˊ ㄐ一ㄠˊ ㄐ一 ㄌㄟˋ
成语简拼 rjjl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如嚼鶏肋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鸡肋: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这样做就如嚼鸡肋一样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成语典故

述宾 好像吃鸡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取舍两难,无法决定。《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例〕~的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时有发生。※肋,不读作xié。△多用于表示取舍两难。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用牙齿咬碎:细~慢咽。味同~蜡。

义同(一),用于某些复合词:咀~。

〔倒(dǎo)~〕反刍,牛等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

胸部的两侧:两~。~骨。~膜。 像肋骨的:~木。

〔~脦〕衣裳肥大,不整洁。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如』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嚼』

《唐韻》才爵切《集韻》《韻會》《正韻》疾爵切,𠀤音皭。 《說文》本作噍,齧也。 《玉篇》噬嚼也。 《後漢·五行志》嚼復嚼者,京都飮酒相强之辭也。 《集韻》或作𠻘。  又《唐韻》《集韻》才肖切《正韻》在笑切,𠀤音誚。同噍。  又《集韻》子肖切,音醮。義同。𠀤詳前噍字註。

『肋』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𠀤音勒。 《說文》脅骨也。 《廣韻》脅肋。 《正韻》脅幹。 《釋名》肋,勒也。檢勒五臟也。  又《集韻》舉欣切,音斤。肉之力也。與筋同。詳竹部筋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