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使人思想上一下就通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少卿妙论,令我闻之如饮醍醐。”
述宾 醍醐,由牛乳提炼的纯酥油,佛教用以比喻最高佛法、大智慧。好像饮用精美的酥油。形容获得智慧,得到启发而醒悟。语出《五灯会元》卷3:“一闻示诲,如饮醍醐。”《儒林外史》34回:“少卿妙论,令我闻之~。”※饮,不读作yìn。△褒义。多用于描写晓喻领悟。→醍醐灌顶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鸩止渴。 指可喝的东西:冷~。~料。~食。 含忍:~恨。~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隐没(mò):~羽。
给牲畜水喝:~马。~牛
〔~醐〕古代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酥油,佛教喻最高的佛法,如“~~灌顶”(喻把佛法、智慧、悟性灌输给人,使人彻底醒悟,亦借指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教育)。
较清的浅红色酒:“粢~在堂”。
〔醍(tí)~〕见“醍1”。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醍』《唐韻》《正韻》他禮切《集韻》《韻會》土禮切,𠀤音體。 《說文》淸酒也。 《玉篇》酒紅色。 《禮·禮運》粢醍在堂。 《註》酒成而紅赤色也。 又《韻會》通作緹。 《周禮·天官·酒正》四曰緹齊。 《註》緹者成而紅赤,如今下酒。 《疏》下酒,謂糟牀下酒,其色紅赤。 又《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𠀤音題。醍醐。 《本草綱目》𡨥宗奭曰:酪上一重凝者爲酥,酥上如油者爲醍醐,甚甘美。𨻰藏器曰:性滑,物盛皆透,獨雞卵殻及壷蘆盛之乃不出。梵書以醍醐喩佛性。從乳出酪,從酪出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也。
『醐』《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胡。 《說文》醍醐,酪之精者。 《廣韻》酥屬也。 《集韻》酥之精液。互詳醍字註。 《類篇》或作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