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
东汉 班固《汉书 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像受惊的鸟兽飞奔四散。形容溃散的情形。《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花月痕》二三回:“人心叵测,其钝者惊疑狂顾,望风如鸟兽散。”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 述宾 好像受惊后飞奔四散的鸟兽。形容溃败逃散的情景。语本《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 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贬义。多用于描写败逃的场面。→闻风而逃 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 ?负固不服 负隅顽抗 解释 像受惊的鸟兽一样四处奔逃。 出处 《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 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带兵五千进攻匈奴。一开 始进军顺利,深入到了匈奴腹地,与匈奴首领单于的军队连续作 战十几天,杀死杀伤匈奴士兵无数,以至于匈奴方面救助死者、 扶助伤者都来不及。 面对李陵的凌厉攻势,匈奴统治者大为震惊。在接连的败仗 之后,单于命令左贤王、右贤王全体出动,带领匈奴全国能拉弓 射箭的人,共三万多人迎战李陵。由于寡不敌众,援兵不至,李 陵带领部队边战边退,最终弹尽粮绝,被匈奴大军围困在山谷当 中。又经过几轮激烈的战斗,李陵部下死伤如积,能够站起来的 人已不多。李陵看了看情况,说:“现在没有武器再战,等天亮 后就只能坐等被俘。大家 各自分散逃命,可能还有 能逃掉回去向天子报信 的。”于是每人分了二升 粮、一片冰。等到半夜时, 李陵和十几个人分散突围, 匈奴派了几千骑兵追击。 途中,副手韩延年战死。 李陵说:“没有面目再向 皇帝陛下报告了。”于是下 马投降了匈奴。 例句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 京的国民政府如鸟兽散。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逸。 分布,分给:~布。~发(fā)。天女~花。 排遣:~心。~闷(mèn)。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了。
没有约束,松开:松~。~漫。懒~。~曲。~记。~板。~文。披~头发。 分开的,分离的:~居。~乱。~座。~兵游勇。 零碎的:~碎。~装。~页。 中医称药末:~剂。丸~膏丹。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散』《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𠀤音傘。㪔,通作散。 《易·說卦》風以散之。 《禮·曲禮》積而能散。 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 《註》散,放也。 又《博雅》布也。 《廣韻》散,誕也。 《增韻》又宂散,閒散。 《韻會》不自檢束爲散。 《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 《註》不在可用之數。 又姓。 《書·君奭》有若散宜生。 《傳》散氏,宜生名。 又酒尊名。 《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 《註》漆尊也,無飾曰散。 《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 《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 《禮·禮器》賤者獻以散。 《註》五升曰散。○按《周禮》《儀禮》《禮記》《釋文》𠀤音素旱反。《韻會》獨引此條入去聲,非是。蓋上去二聲可通讀也。 又藥石屑曰散。 《後漢·華陀傳》漆葉靑䴴散。 又琴曲名。 《晉書·嵆康傳》有廣陵散。 又《廣韻》蘇旰切《集韻》《韻會》先旰切,𠀤音鏾。義同。 又《集韻》相干切。與跚同。 《史記·平原君傳》槃散行汲。 《註》索隱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