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凛凛


   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威风: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凛凛:可敬畏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ēi fēng lǐn lǐn
成语注音 ㄨㄟ ㄈㄥ ㄌ一ㄣˇ ㄌ一ㄣˇ
成语正音 “凛”,不能读作“lǐng”。
成语简拼 wfll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威風凛凛
成语英文 awful air
成语法文 air imposant qui inspire la crainte
成语俄文 грозный вид(воинственный вид)
成语日文 威風堂堂(いふうどうどう)としている
成语组合  ABCC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威风: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凛凛:可敬畏的样子。




成语示例


(1)他穿上军服,还真有点威风凛凛的气势。 (2)这位平常的日子里威风凛凛的老太爷今天竟像吃了败仗一样垂头丧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费唐臣《贬黄州》:“见如今御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成语典故

宋.吴自牧《梦粱录.州府节制诸军》:“亲从对对,衫帽新鲜,士卒威风,凛凛可畏。”后用“威风凛凛”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元.费唐臣《贬黄州》四折:“见如今御史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西游记》七五回:“那两下列着有百十大小头目,一个个全装披挂,介胄整齐,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茅盾《子夜》四:“这平常日子威风凛凛的老爷也会像斗败的公鸡似的垂头丧气。” 主谓 气概威严,令人敬畏。语出元·萨都刺《伤思曲》:“将军容,丹砂红;威风凛凛盖世雄。”[例]~的司令员站在队伍前,眉宇间透出一股刚毅之气。△褒义。多用于描写人威严。 →八面威风 ?平易近人 文质彬彬 威风扫地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力。~风。权~。 凭借力量或势力:~胁。~慑。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寒冷:~冽。~~。 严肃,严正有威势:~然。~若冰霜。

寒冷:~冽。~~。 严肃,严正有威势:~然。~若冰霜。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威』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非切,音蝛。尊嚴也。 《易·大有》威如之吉。 《書·洪範》惟辟作威。 《周禮·天官》𠛬賞以馭其威。 《吳語》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  又《諡法》猛以剛果,彊義執政,𠀤曰威。  又婦稱姑爲威姑。猶子稱父爲嚴君。 《說文》威,姑也,引漢律婦告威姑。 《正字通》按漢律威姑二字宜連讀,信如說文訓,似告姑姑,豈成文理。  又南威,美人名。  又虎脅兩旁及尾端有骨如乙,名虎威,見《酉陽雜俎》。  又伊威,蟲名。 《爾雅·釋蟲》作蛜蝛。 《詩·豳風》伊威在室。  又與畏通。 《莊子·漁父篇》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 《註》威畏義同。

『凛』

《唐韻》力稔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𠀤音廩。 《說文》寒也。 《玉篇》凛凛,寒也。 《韻會》凄淸也。 《集韻》或作𤺡。

『凛』

《唐韻》力稔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𠀤音廩。 《說文》寒也。 《玉篇》凛凛,寒也。 《韻會》凄淸也。 《集韻》或作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