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动听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ěi wěi dòng tīng
成语注音 ㄨㄟˇ ㄨㄟˇ ㄉㄨㄥˋ ㄊ一ㄥ
成语简拼 wwdt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娓娓動聽
成语英文 pleasing to the ear
成语俄文 спащавый(благовидно звучащий)
成语日文 うまず話して人(ひと)をひきつける
成语组合  AABC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成语示例


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细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邹韬奋《我的母亲》)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黄云鸿《福惠全书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成语典故

形容讲话生动,使人爱听。《孽海花》三四回:“梦兰也竭力招呼,知道杨、陆两人都不大会讲上海白,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扬,娓娓动听。”邹韬奋《经历.我的母亲》:“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亦作“娓娓可听”。清.朱彝尊《寄礼部韩尚书书》:“谨令其叩讲席,归沐之暇,试进而讨论,其言颇娓娓可听。” 偏正 说话生动婉转,使人爱听。语本清·周亮工《赖古堂名贤尺牍·萧士玮〈与何非鸣〉》:“昨晤黄小帘,言戊辰近事,娓娓可听。”[例]戴教授用巧妙的比喻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讲得~,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多用于描写人说话生动、动听。→娓娓而谈 谈笑风生 ?索然无味 贫嘴贱舌缄口藏舌。也作“娓娓可听”。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形容谈话不倦或说话具有吸引力,如“~~而谈”、“~~动听”。 顺从。

〔~~〕形容谈话不倦或说话具有吸引力,如“~~而谈”、“~~动听”。 顺从。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使开始发生:发~。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非静止的:~画。 可变的:~产。 行为:举~。~作。 常常:~辄得咎。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娓』

《廣韻》無匪切《集韻》《韻會》武斐切,𠀤音尾。 《說文》順也。一曰美也。  又《集韻》詡鬼切,音虺。  又旻悲切,音眉。  又明祕切,音媚。義𠀤同。

『娓』

《廣韻》無匪切《集韻》《韻會》武斐切,𠀤音尾。 《說文》順也。一曰美也。  又《集韻》詡鬼切,音虺。  又旻悲切,音眉。  又明祕切,音媚。義𠀤同。

『听』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𠀤音齗。 《說文》笑貌。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 《楊愼曰》听,古哂字。  又《廣韻》口大貌。 《集韻》大口謂之听。  又《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𠀤音𪙤。亦笑貌。  又《集韻》口謹切,音赾。  又魚斤切,音㹞。  又逆乙切,音聉。義𠀤同。  又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又魚衣切,音沂。與𠲻同。𠲻嗞,媿貌。  又《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 《廣韻》式忍切《集韻》《韻會》《正韻》矢忍切,𠀤音矧。 《玉篇》笑也。 《正韻》微笑。一曰大笑。 《論語》夫子哂之。 《集韻》本作弞。或作吲。○按《廣韻》弞哂分見,哂專訓笑,弞訓笑不壞顏,似微有別。《集韻》合爲一,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定切,音侹。 《說文》聆也。 《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 《書·太甲》聽德惟聰。 《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又《廣韻》待也。  又受也。 《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 《註》聽,猶受也。  又從也。 《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疏》聽,從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又斷也。 《禮·王制》司寇正𠛬明辟,以聽獄訟。 《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 《前漢·𠛬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又任也。 《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又𠋫也。 《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 《註》聽,偵𠋫之。  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𠀤音㕔。 《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又《韻補》叶儻陽切,音堂。 《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