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来临了;暑热的夏日过去了。形容时间的不停流逝。
《周易 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宋.张抡《阮郎归》词:“寒来暑往几时休,光阴逐水流,浮云身世两悠悠,何劳身外求。”元.吴弘道《斗鹌鹑.紫花八序》套曲:“托赖着一人有庆,五谷丰登,四海无故,寒来暑往,兔走鸟飞,节令相催。”亦作“暑往寒来”。《艺文类聚》卷四八引南朝梁简文帝《中书令临汝灵侯墓志铭》:“草茂故辙,松插新枚。月明泉暗,暑往寒来。”宋.彭耜《喜迁莺》词:“细风斜雨,断烟芳草,暑往寒来几度。”明.汤显祖《南柯记.系帅》:“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亦作“暑来寒往”。南朝梁.陆倕《石阙铭》:“暑来寒往,地久天长,神哉华观,永配无疆。”唐.张说《同赵侍御乾湖作》诗:“乍见灵妃含笑往,复闻游女怨歌来。暑来寒往运洄洑,潭生水落移陵谷。” 并列 ①冬天来临,夏天过去,指光阴流逝。语本《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元·武汉臣《生金阁》2折:“则他个兔走乌飞,~,春日花开,可又早秋天月朗。”△多用于形容时间过得快。→回黄转绿 光阴荏苒。也作“寒往暑来”、“暑来寒住”、“暑往寒来”。②比喻人生病,忽冷忽热,冷热交替。清·褚人获《坚瓠首集·陈全词》:“全尝病疟,恼恨不胜,乃制《叨叨令》以自写云‘冷来时冷的冰凌上卧,热来时热的在蒸笼里坐……只被你闷杀人也么哥,真的是~人难过。’”△贬义。用于写人的病态。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 害怕:~心。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热:~天。~热。~假。酷~。 中医学“六淫”之一。
去,到:~返。~复。~还(huán )。~来。交~。向~。勇~直前。 过去:~昔。~日。~事。~古。~常。以~。一如既~。 同“望”。
《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𠀤音韓。 《說文》東也。本作𡫾。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 《釋名》寒,捍也。捍,格也。 《玉篇》冬時也。 《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 《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又司寒,水神。 《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 《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 《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又窮窘也。 《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 《宋史·𨻰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 《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又姓。漢博士寒朗。 又叶胡田切,音賢。 《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又叶側鄰切,音眞。 《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暑』《唐韻》舒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賞呂切,𠀤音鼠。 《說文》熱也。 《釋名》暑,煮也。熱如煮物也。 《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正字通》時令有大暑、小暑。
『往』《唐韻》于兩切《集韻》雨兩切《正韻》羽枉切,𠀤王上聲。 《說文》之也。 《玉篇》行也,去也。 《易·履卦》素履往無咎。 《書·舜典》帝曰:兪,汝往哉。 《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又《玉篇》古往也。 《廣韻》往,昔也。 《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 《前漢·武帝紀》稽諸往古,制宜於今。 又約舉前事曰往往。 《史記·五帝紀》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敎固殊焉。 又凡以物致人曰往。 《曹植·與楊修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刊定也。 《王羲之帖》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又《集韻》於放切,王去聲。歸嚮也。 《史記·孔子世家贊》雖不能至,然心鄕往之。 又叶尹竦切,音勇。 《東方朔·七諫》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虎嘯而谷風生兮,龍至而錦雲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