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
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
李广终身不侯,而能射石饮羽,借以为喻,其所以吐胸中之气而置生平之怨毒者,两为精当也。(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
《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中石饮羽谓射入石中,并陷没箭上羽毛。又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因复射之,矢跃无迹。”《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汉李广有射虎“中石没镞”事。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李远传》载北周李远射兔“而中(石),镞入寸余”事。养由基、熊渠子并为春秋时楚善射之人,他们都曾把石头误为猎物,精诚所至,开弓劲射,竟至箭羽亦没入石中。后因以“射石饮羽”、“石饮羽”等作为用心专诚或功力深湛的典故。 唐.李白《豫章行》诗:“精感石饮羽,岂云惮险艰。”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李广终身不侯,而能射石饮羽,借以为喻,其所以吐胸中之气而置生平之怨毒者,两为精当也。” 并列 羽,箭尾羽毛。箭射进石头连箭尾羽毛也隐没了。形容力量极大,亦形容武艺高强。古籍中记其事者有四:春秋楚·养由基,春秋楚·熊渠子,汉·李广,北周·李运。《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3:“李广终身不侯,而能~,借以为喻,其所以吐胸中之气而置生平之怨毒者,两为精当也。”△褒义。用于形容武艺精通,本领高强。→百步穿杨 ?黔驴之技
放箭:~箭。后羿~日。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击。扫~。发~。~程。~手。 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注~。 放出光、热、电波等:~电。辐~。~线。照~。反~。 有所指:暗~。影~。
〔~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 〔仆~〕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
〔无~〕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b.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鸩止渴。 指可喝的东西:冷~。~料。~食。 含忍:~恨。~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隐没(mò):~羽。
给牲畜水喝:~马。~牛
鸟的毛:~毛。~绒。~书。~衣。~扇。~族(指鸟类)。~旗。~檄(羽书)。 鱼类或昆虫的翅膀,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翼。~翰(翅膀)。~士(a.会飞的仙人;b.道士)。 箭上的羽毛,借指箭:~猎。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6”。
《唐韻》神柘切《集韻》食夜切《韻會》《正韻》神夜切,𠀤蛇去聲。 《說文》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 《禮•射義》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 又射之爲言繹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則中矣。 又射義有大射,賔射,燕射。 《周禮•地官•保氏》五射,曰白矢,曰參連,曰剡註,曰襄尺,曰井儀。詳《鄭司農註》。 又《廣韻》羊謝切《集韻》《韻會》《正韻》夤謝切,𠀤音夜。僕射,秦官名。 《漢官儀註》僕,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督課之,故名。師古曰:射本如字讀,今音夜,蓋關屮語轉爲此音也。朱子曰:禮僕人師扶左,射人師扶右。周官大僕之職,僕射之名,蓋起於此。漢獻帝始分置左右僕射,唐改左右匡政,又改左右相。 又《廣韻》《集韻》𠀤食亦切,音實。 《增韻》以弓弩失射物也。 又指物而取曰射。 《論語》弋不射宿。 又《蜀志》孟光曰:吾好直言,每彈射利病,爲世所嫌。歐陽氏曰:泛而言射,則在去聲,以射其物而言,則在入聲。《正字通》以爲曲說,非。 又《廣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𠀤音睪。 《詩•大雅》無射亦保。 《周頌》無射于人斯。 《註》射,厭也。 又無射,九月律名。 《前漢•律歷志》無射,言陽氣上升,隂氣收藏,終而復始,無厭已也。 又叶當故切,音妒。 《詩•小雅》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又叶於略切,音約。 《詩•大雅》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楚辭•天問》封豨是射。叶下若。 《說文》本作䠶。从身从矢。或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
『石』《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碩。 《增韻》山骨也。 《釋名》山體曰石。 《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 《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 《書·益稷》擊石拊石。 《註》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 《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 《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 《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 《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 《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石。 《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又官祿秩數稱石。 《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 《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 《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石。 《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 《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 《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禮·月令》仲春鈞衡石。 《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 《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 《左傳》衞大夫石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 《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叶石若切,音杓。 《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 《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羽』《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禹。 《說文》鳥長毛也。 《廣韻》鳥翅也。 《易·漸卦》其羽可用爲儀。 《書·禹貢》齒革羽毛。 《傳》羽,鳥羽。 《周禮·天官·庖人》冬行鱻羽。 《註》羽,鴈也。 又《地官·司徒》宜羽物。 《註》翟雉之屬。 《禮·月令》其蟲羽。 《註》象物从風鼓葉,飛鳥之屬。 又五聲之一。 《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 又《大司樂》凡樂,圜鐘爲宮,黃鐘爲角,大簇爲徵,姑洗爲羽。 《註》凡五聲,宮之所生,濁者爲角,淸者爲徵羽。 《禮·月令》其音羽。 《註》羽數四十八,屬水者,以爲最淸物之象也。 又《樂記》宮爲君,商爲臣,角爲民,徵爲事,羽爲物。 《前漢·律歷志》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 又舞者所執也。 《書·大禹謨》舞幹羽於兩階。 《傳》羽,翳也,舞者所執。 《周禮·地官·舞師》敎羽舞。 《註》羽,析白羽爲之,形如帗也。 《左傳·隱五年》初獻六羽。公問羽數于衆,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六,大夫四。 又山名。 《書·舜典》殛鯀於羽山。 《傳》羽山,東裔在海中。 又《禹貢》蒙羽其藝。 《疏》羽山,在東海祝其縣南。 《史記·五帝紀註》羽山,在沂州臨沂縣界。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其南有衆星,曰羽林天軍。 《註》羽林三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壘辟南,天軍也。 又官名。 《前漢·百官志》期門羽林。 《註》師古曰:羽林,亦宿衛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說羽,所以爲王者羽翼也。 又姓。 《左傳·襄三十年》羽頡出奔晉。 又《山海經》羽民國,其人長項,身生羽。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遇切,音雩。義同。 又《集韻》《類篇》𠀤後五切,音戸。緩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五分其長,而羽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