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明·方孝孺《书夷山稿序后》:“吾观四明蒋先生,羁寓数千里外,在尺竹伍符中,而放笔为诗……味其言如素处显位者,未尝有枯悴寒涩这态,是安可谓之穷士乎?”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明 方孝孺《书夷山稿序后》:“吾观四明 蒋先生,羁寓数千里外,在尺竹伍符中,而放笔为诗……味其言如素处显位者,未尝有枯悴寒涩之态,是安可谓之穷士乎?”参见“尺籍伍符”。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 量长度的器具:竹~。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 形容微少或短小:~布。咫~天涯。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古代军队的编制:一~(五人)。 军队:入~。落~(掉队)。 同伴的人:羞与为~。 “五”的大写。 姓。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信。~节。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 相合:~合。言行相~。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咒。护身~。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瑞。~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 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石切,音赤。 《說文》十寸也。人手郤十分動衇爲寸口,十寸爲尺,規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體爲法。 《家語》布指知尺,舒肱知尋。 《前漢·律歷志》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爲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 《蔡邕·獨斷》夏十寸爲尺,殷九寸爲尺,周八寸爲尺。 《周禮·司市》疏置丈尺於絹布之肆。 又大尺曰施。 《管子·地員篇》其施五尺。 《註》施音遺,大尺之名。 又《小爾雅》五尺謂之墨。 《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 《註》五尺爲墨,倍墨爲丈。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宮室,其名爲墨,則墨者工師之五尺也。 又《唐輦下歲時記》二月朔日爲中和節,賜大臣戚里尺,謂之裁度民閒。 又法三尺,謂以三尺竹𥳑書寫法律,故俗謂舞文爲弁髦三尺。今以三尺爲𠛬具,非也。 又叶昌約切,音綽。 《詩·魯頌》是尋是尺。叶下作若。 《韻會》通作赤。
『竹』《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𠀤音竺。 《說文》冬生靑艸,象形。下垂箁箬也。 《竹譜》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 《又》竹雖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鮮育,五嶺實繁。 《詩·衞風》綠竹猗猗。 《禮·月令》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 《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 《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戸侯等。 《釋名》竹曰个。 《淮南子·俶眞訓》竹以水生。 又八音之一。 《周禮·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𠣻竹。 《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 《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 《前漢·律歷志》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 《釋名》竹曰吹。吹,推也,以氣推發其聲也。 又竹𥳑。 《左傳註》造𠛬書于竹𥳑。 又竹帛。 《史記·孝文紀》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 《說文》著之竹帛謂之書。 又竹花,竹實。 《謝靈運·晉書》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結實。 《本草》竹花一名草華。 《莊子·秋水篇》鵷雛非練實不食。 《註》練實,竹實也。 又竹醉日。 《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 又地名。 《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史記》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 《前漢·地理志》孤竹在遼西令支縣。 《又》沛郡有竹縣。 《註》今竹邑。 《又》廣漢郡屬縣有綿竹。 《又》零陵郡竹山縣。 《水經注》藉水東南流,與竹嶺水合。 《穆天子傳》我徂黃竹。 《零陵記》桂竹之野。 《楊愼集》桂竹,後稱貴竹,今貴州。 《福建志》南安縣有苦竹山。 又官名。 《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供宮中百司簾篚之屬。 又書名:《竹書紀年》《戴凱之·竹譜》《劉美之·續竹譜》。 又姓。 《廣韻》伯夷、叔齊之後,以竹爲氏。後漢有下邳相竹曾。 又草名。 《永嘉郡志》靑田縣有草,葉似竹,可染碧,名爲竹靑。 《宛陵詩註》錦竹,草名,似竹而斑。 又木名。 《益部方物略》竹柏,生峨嵋山,葉繁長而籜似竹。 又花藥名。 《本草》石竹,瞿麥也。鹿竹、菟竹,黃精也。玉竹,葳蕤也。 又菜名。 《齊民要術》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莖葉細,可食。 《羣芳譜》淡竹葉,一名竹葉菜,嫩時可食。 又果名。 《桂海虞衡志》木竹,子、皮色、形狀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閒實。 又䑕名。 《贊寧·筍志》竹根有䑕,大如貓,其色類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詩所謂筍根稚子也。 又魚名。 《桂海虞衡志》竹魚出灕水,狀如靑魚,味似鱖。 又酒名。 《張協·七命》豫北竹葉。 《張華詩》蒼梧竹葉淸。 又《集韻》敕六切,音畜。萹竹,草名。 又與屬玉之屬通,鴨也。 《揚雄·蜀都賦》獨竹孤鶬。 又叶職律切。 《謝惠連·雪賦》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 《註》曲,區聿切。竹,職律切。
『伍』《唐韻》《韻會》疑古切《集韻》《正韻》阮古切,𠀤音五。 《周禮·小司徒》五人爲伍。 《說文》相參伍也。三相參爲參,五相伍爲伍。 《周禮·天官》設其參傅其伍。 《註》參謂卿三人,伍謂大夫五人。 又《齊語》五家爲軌,故五人爲伍。軌長帥之。 又《孫子》用兵之法,全軍爲上,破軍次之。全伍爲上,破伍次之。 《左傳·桓五年》先偏後伍,伍承彌縫。 《註》司馬法,車戰,二十五乗爲偏,以車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彌縫闕漏也。 又五家相保曰伍。 《左傳·襄三十年》子產使盧井有伍,輿人誦之曰:取我田疇而伍之。 又漢制有尺籍伍符。 又與衆雜處曰伍。 《史記·司馬穰苴傳》臣素𤰞賤,君擢之閭伍之中。 又《韓信傳》信過樊將軍門,歎曰:生乃與噲等伍。 又《前漢·律歷志》隂陽相生,自黃鐘始,而左旋,八八爲伍。 《註》孟康曰:從子數辰至未得八,下生林鐘,數未至寅得八,上生太簇。律上下相生,皆以此爲率。伍,耦也。八八爲耦。 又姓。
『符』《廣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正韻》逢夫切,𠀤音扶。 《說文》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 《釋名》符,付也。書所敕命于上,付使傳行之也。 《玉篇》符,符節也。分爲兩邊,各持一以爲信。 《篇海》符者,輔也,所以輔信。 又驗也,證也,合也。 《六書音義》符之爲言扶也,兩相符合而不差也。 《周禮·地官》門關用符節。 《註》符節者,如今諸官詔符也。 《史記·五帝紀》黃帝合符釜山。 《註》合諸侯符契圭璋而朝于釜山。 《高祖紀》六年,剖符行封。 《孝文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 《註》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从𥳑易也。師古曰:竹使符,與郡守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 又符瑞。 《禮·記註》萬物之符長。 《疏》符謂甘露、醴泉之屬。 又符籙。 《帝王世紀》黃帝討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乃立請祈之壇,親自受符。 又木膚也。 《山海經》丹木赤符而黑理。 又書名。 《黃帝泰階六符經》《隂符經》《春秋·感精符》。 又官名。 《前漢·趙堯傳》堯爲符璽御史。 又姓。 《廣韻》魯頃公之孫雅仕,秦爲符璽令,因而氏焉。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沛郡有符離縣,犍爲郡有符縣,巴郡有符特山。 《趙充國傳》匈奴發騎,旁塞至符奚盧山。 《北史·隋本紀》開皇十五年,旅王符山。 《山海經》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又獸名。 《後漢·班超傳》月氏貢符拔。 《註》符拔,形似麟而無角。 又竹名。 《廣東新語》雙髻峰下百十步,劉仙壇側有符竹,竹不甚高大,止數尺,葉上有文如蝸涎,如古篆籀,其行或複或單,或疎或密,葉葉不同,若今巫覡所書符者。一竹中有一葉二葉,或數十竹中無一葉,葉雖枯而文色不改。文多白,與葉色不同。山人謂之竹葉符,每以餉客。 又敷無切。 《史記·律書》萬物剖符甲而生。 《註》符,音孚。 又叶房尤切。 《陳琳·大荒賦》考律歷于鳳鳥兮,問民事于九鳩。傷典墳之圯墜兮,關大聖之顯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