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凤烹龙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áo fèng pēng lóng
成语注音 ㄆㄠˊ ㄈㄥˋ ㄆㄥ ㄌㄨㄥˊ
成语简拼 pfp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roasted phoenix and quickfried dragon(rich and rare dishe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连日杀牛宰马,大排筵宴,庆赏卢员外。虽无庖凤烹龙,端的肉山酒海。”


成语典故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连日杀牛宰马,大排筵宴,庆赏卢员外。虽无庖凤烹龙,端的肉山酒海。”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厨房:~厨。 厨师:~人(厨师)。~丁。名~。~代(替人处理或担任事情。亦称“代庖”)。

煮:~调(tiáo )(烹炒调制)。~饪。~茶。 一种做菜的方法,先用热油略炒之后,再加入液体调味品,迅速搅拌,随即盛出:~对虾。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庖』

《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𠀤音匏。 《說文》廚也。 《詩·小雅》大庖不盈。 《周禮·天官》庖人。 《註》庖之言苞也。裹肉曰苞苴。 《疏》言苞者,今之廚。轉作苞者,欲取庖人主六獸六禽,有裹肉之意也。 《史記·三皇本紀》大皥庖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又《集韻》通作包。 《易·垢卦》九二包有魚,无咎。 《釋文》包,亦作庖。

『烹』

《唐韻》《正韻》普庚切《集韻》《韻會》披庚切,𠀤音磅。 《說文》本作亯。 《廣韻》俗亨字。詳亠部亨字註。 《左傳·昭二十年》以烹魚肉。  又《唐韻正》古音普郞反。 《詩·小雅》或剝或烹,或肆將蹌。 《墨子·耕柱篇》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舉而自臧,不遷而自行。 《史記·越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按說文,玉篇,類篇,亯字俱自爲部。說文玉篇無烹字。類篇火部內始收烹字。經傳本作亨,今俗用皆作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