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人无事生事;自找麻烦。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庸人:平庸的人;自扰:自己扰乱自己。平庸之人自找麻烦。出自唐陆象先语。陆象先,本名景初,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举制科及第,历任扬州参军事、洛阳府尉、监察御史、中书侍郎等职。唐睿(ruì瑞)宗景云年间曾为宰相,时太平公主谋专权,企图废除太子李隆基,陆象先有保护之功,封兖国公。后罢为益州大都督长史、剑南观察使,又迁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他为政仁恕,曾对人说过:“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只是庸人自找麻烦,事情才多了起来。只要不自找麻烦,何愁事情不减少呢?” 【出典】: 《旧唐书》卷88《陆元方附子象先传》2877页:“象先尝谓人曰:‘天下本自无事,祇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但当静之于源,则亦何忧不简。’前后为刺史,其政如一,人吏咸怀思之。”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2回:“据我看起来,那庸人自扰,倒也自扰的有限,独这一班兼人好胜的聪明朋友,他要自扰起来,更是可怜。” 茅盾《虹》:“事情早已过去了,谣言早已传遍全城了,何必庸人自扰,看做了不得。” 主谓 自扰,自找麻烦。指平庸的人无事找事,自找麻烦。《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儿女英雄传》22回:“那~,倒也自扰的有限,独这一班兼人好胜的聪明朋友,他要自扰起来,更是可怜。”△贬义。常用于对愚昧的人的讥讽。→杞人忧天 无病自疚 ?智者不惑
平常,不高明的:平~。~医。~言。~俗。~人。昏~。~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夫。~暗(平凡,愚昧)。~~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需要:无~细述。无~讳言。 岂,怎么:~讵(岂,何以,怎么,亦作“庸遽”)。 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租~调。 功劳:~绩(功绩)。 古同“佣”,雇佣。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从,由:~从。~古以来。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唐韻》《廣韻》余封切《集韻》《類篇》《韻會》餘封切,𠀤音容。 《說文》庸,用也。 《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 《傳》將登用之。 《莊子·齊物論》爲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 又《爾雅·釋詁》常也。 《易·乾卦》庸言之信,庸行之謹。 《書·臯陶謨》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用我五等之禮接之,使有常。 又《玉篇》功也。 《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 《傳》庸,功也。 《晉語》無功庸者,不敢居高位。 《註》國功曰功,民功曰庸。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保庸。 《註》安有功者。 又《地官·大司徒》以庸制祿,則民興功。 又《爾雅·釋詁》勞也。 《疏》謂勞苦。 又《釋訓》庸庸,勞也。 《疏》有功庸者皆勞也。 《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庸。 《箋》庸,勞也。 又《廣韻》和也。 《禮·中庸疏》以其記中和之爲用也。 又《集韻》愚也。 《史記·周勃傳》才能不過凡庸。 又豈也。 《左傳·莊十四年》庸非貳乎。 《前漢·文帝紀賜尉佗書》雖王之國,庸獨利乎。 又租庸賦法。 《唐書·食貨志》用民之力,歲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爲絹三尺,謂之庸。 又水庸。 《禮·郊特牲》祭坊與水庸事也。 《註》水庸,溝也。 《疏》坊者所以畜水,亦以鄣水。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 又國名。 《左傳·文十六年》楚滅庸。 《註》庸,今上庸縣,屬楚之小國。 又庸浦,地名。 《左傳·襄十三年》戰于庸浦。 又姓。 《姓譜》庸國子孫,以姓爲氏。 《前漢·儒林傳》膠東庸生。 又與鄘通。 《前漢·地理志》遷邶庸之民於𨿅邑,故邶庸衞三國之詩,相與同風。○按《毛詩》作鄘。 又與墉通。 《詩·大雅》因是謝人,以作爾庸。 《註》庸,城也。 《禮·王制》附于諸侯曰附庸。 《註》附庸,小城也。 又與傭通。 《前漢·欒布傳》窮困賣庸於齊。 《註》師古曰:謂庸作受顧也。 《司馬相如傳》與庸保雜作。 《註》師古曰庸即謂賃作者保謂庸之可信任者也。 又與鏞通。 《詩·商頌》庸鼓有斁。 《傳》大鐘曰庸。 又叶于方切,音央。 《𨻰琳·車渠椀賦》廉而不劌,婉而成章。德兼聖哲,行應中庸。
『人』《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自』《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二切,音字。 《玉篇》由也。 《集韻》從也。 《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 《疏》自,由也。 《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 《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自,用也。 《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 《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强也。 《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 《正韻》躬親也。 《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 《說文》鼻,引气自畀也。 《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 《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 《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 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 《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 《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 《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 《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 《師古註》有鼻在零陵。 《孟子》作有庳。 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 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 《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 《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扰』《玉篇》于救切,音宥。福也。◎按《說文》𦥝字,重文作抭。《正字通》牽引扰字,謂與揄通,改周禮爲舂扰,誤。 《唐韻》而沼切《集韻》《韻會》《正韻》爾紹切,𠀤音繞。 《說文》煩也。 《廣韻》亂也。 《書·胤征》俶擾天紀。 《前漢·曹參傳》以齊獄市爲寄,愼勿擾也。 又馴也,順也,安也。 《書·臯陶謨》擾而毅。 《註》馴擾而果毅。 又《周官》司徒掌邦敎,敷五典,擾兆民。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佐王安擾邦國。 《註》擾亦安也。言饒衍之。 又《夏官·職方氏》河南曰豫州,其畜宜六擾。 《註》馬牛羊豕犬雞。 《疏》六擾,與爾雅六畜,周禮六牲,一也。 《左傳·昭二十九年》董父實甚好龍,乃擾畜龍。 《疏》順龍所欲而畜養之。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如招切,音饒。義同擽。 《周禮·六擾釋文》徐邈,劉昌宗讀饒。 《前漢·高帝紀贊》劉累學擾龍。 《註》師古又讀饒。 又《集韻》乃老切,音惱。亦煩也。 又叶忍九切,柔上聲。 《李尤平樂觀賦》飛丸躍劒,沸渭回擾。巴渝隈一,踰眉相受。本从𡕿。《說文》作𢹎。 又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