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分割:对~。三十二~本。 通,使通:~导。~窍。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扩大、发展:~扩。~拓。 发动或操纵:~动。~车。 起始:~始。~宗明义。 设置、建立:~创。~国。~设。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支付:~销。~支。 沸腾,滚:~水。 举行:~运动会。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匹。~帛。~衣。 古代的一种钱币。 宣告,对众陈述:宣~。发~。~告。开诚~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分散到各处:散~。遍~。星罗棋~。 流传,散播:~道。~施。 做出安排:~置。~景。~局。 姓。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 雄性的:~母。~畜。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 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故切,音抪。 《說文》布枲,織也。 《廣韻》布,帛也。 《小爾雅》麻紵葛曰布。 《釋名》布,布也。布列衆縷爲經,以緯橫成之也。 又太古衣皮,女工之事始于是,施布其法度,使民盡用之也。 《易·說卦》坤爲布。 《詩·衞風》抱布貿絲。 《傳》布,幣也。 《疏》此布幣謂絲麻布帛之布。幣者,布帛之名。 《左傳·閔二年》衞文公大布之衣。 又泉也。 《周禮·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出入。 《註》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 《前漢·食貨志》布貨十品,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 《註》師古曰:布亦錢耳。謂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 又《廣雅》布,施也。 《莊子·列禦宼》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 又《玉篇》𨻰列也。 《書·康王之誥》諸侯入應門右,皆布乗黃朱。 《傳》皆𨻰四黃馬朱鬣,以爲庭實。 《左傳·昭十六年》僑若獻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 《註》布,𨻰也。 又《廣雅》布,散也。 《左傳·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罷。 《註》布路,分散。 又《爾雅·釋天》祭星曰布。 《註》布,散祭於地。 又《廣雅》布,班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布似布,帛似帛,華山有之。 《註》草葉中有象布帛者,因名。 又藥名。 《本草集解》昆布,亦名綸布。生南海,葉如手大,似薄葦,紫赤色。 又金布,書名。 《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 《註》師古曰: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篇名。 又懸泉激流曰瀑布。 《孫綽·天台賦》瀑布飛泉以界道。 又露布。 《續博物志》露布,捷書別名,以帛書揭之於竿,欲天下知聞也。 又姓。 《晉書·陶侃傳》江夏布興。 又複姓。 《史記·趙世家》姑布子卿。 《註》司馬彪曰:姑布,姓。 又與尃通。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專結縷。 《註》徐廣曰:尃,古布字。 《漢書》作布。
『公』《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𠀤音工。 《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 《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 《徐曰》會意。 《爾雅·釋言》無私也。 《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 又《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 《註》公猶共也。 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 《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 又三公官名。 《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 又官所曰公。 《詩·召南》退食自公。 又父曰公。 《列子·黃帝篇》家公執席。 《前漢·郊祀志》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又婦謂舅曰公。 《前漢·賈誼策》與公倂倨。 又尊稱曰公。 《賈誼策》此六七公皆亡恙。 又相呼曰公。 《史記·毛遂傳》公等碌碌。 又事也。 《詩·召南》夙夜在公。 《註》夙夜在視濯垢饎爨之事。 又星名。 《隋書·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 又姓。 《韻會》漢有公儉。 又諡法,立志及衆曰公。 又與功通。 《詩·小雅》以奏膚公。 《大雅》王公伊濯。 又《集韻》諸容切,音鐘。同妐。夫之兄爲兄妐。一曰關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鍾。 又《韻補》叶姑黃切,音光。 《東方朔·七諫》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