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虞我诈


   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ěr yú wǒ zhà
成语注音 ㄦˇ ㄩˊ ㄨㄛˇ ㄓㄚˋ
成语正音 “虞”,不能读作“wú”、“yù”。
成语简拼 eywz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爾虞我詐
成语英文 each trying to cheat or outwit the other
成语法文 l'un use de supercherie et l'autre montre de la suspicion(se méfier l'un de l'autre)
成语俄文 взаимные обмáн и подозрéния
成语日文 互いにだまし合う,互いにたぶらかす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




成语示例


资本家之间也都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相互倾轧。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成语典故

春秋时,楚庄王率领军队攻打宋国,因久攻不下,决定撤军。这时,替庄王驾车的申叔时建议说:我们如果在宋国的土地上建房种田,表示要长久地驻扎下去,宋国就会屈服的。宋国得知楚军的动态后,派大臣华元前去告诉楚军主将子反:虽然我们已经到了吃孩子充饥、拿人的骨头当柴烧的地步,但绝不会听命于你们的。最后,两国签订了盟约。盟约中写到:楚军后退三十里,两国和平相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保证两国互不欺骗)。诈、虞:欺骗。这个成语形容互相欺骗。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如此:偶~。不过~~。 那,其(指时间):~时。~后。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预料:不~。 忧虑:无冻馁之~。 欺骗:尔~我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古同“娱”,安乐。 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舜所建。 姓。

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们。~见(我自己的看法)。~辈。~侪(我们)。自~。~盈彼竭。

欺骗,用手段诓骗:欺~。~骗。~取。~财。~哄。尔虞我~。~语(骗人的话)。 假装:~死。~降。 古同“乍”,突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虞』

《唐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𠀤音愚。 《說文》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于身,仁獸,食自死之肉。 《詩·周南》吁嗟乎騶虞。  又度也。 《書·大禹謨》儆戒無虞。 《左傳·桓十七年》疆埸之事,愼守其一,而備其不虞。  又安也。 《儀禮·士虞禮註》士旣葬其父母,迎精而返,日中而祭之于𣩵宮以安之。  又誤也。 《詩·魯頌》無貳無虞,上帝臨女。 《疏》言天下歸周,無有貳心,無有疑誤。  又備也。 《晉語》衞文公有郉翟之虞。  又樂也。 《孟子》霸者之民,驩虞如也。 《趙岐註》霸者行善䘏民,恩澤暴見易知,故民驩虞樂之也。  又《博雅》助也,望也,擇也。  又《玉篇》有也,專也。  又《正韻》慮也,測也。  又官名。 《易·屯卦》卽鹿無虞。 《註》謂虞官。 《周禮·天官·大宰》虞衡,作山澤之材。 《疏》掌山(澤者謂之虞) 又國名。 《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左傳註》虞國,在河東大陽縣。  又縣名。 《晉書·地理志》虞縣屬梁國。  又姓。 《潛夫論》帝舜姓虞。 《左傳·昭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戲。 《註》四人皆舜後。 《通志·氏族略》禹封商均之子于虞城爲諸侯,後以國爲氏。  又虞淵,地名。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虞淵,是爲高舂。  又《韻會》元具切,音遇。 《揚雄·長楊賦》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復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  又與㕦同。 《史記·孝武帝紀》不虞不驁。索隱讀話。  又通吾。吾丘壽王。 《水經注》作虞丘壽王。 《王應麟·詩攷》鄒虞,或作騶吾。見《劉芳·詩義疏》。 《直音》俗作虞。

『我』

《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𠀤俄上聲。 《說文》施身自謂也。 《廣韻》已稱也。  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 《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 《揚子·太𤣥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 《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又叶阮古切,音五。 《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𢦐,篆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