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仁假义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ǎ rén jiǎ yì
成语注音 ㄐ一ㄚˇ ㄖㄣˊ ㄐ一ㄚˇ 一ˋ
成语正音 “假”,不能读作“jià”。
成语简拼 jrjy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叚仁叚義
成语英文 sham kindness and goodness
成语法文 bienveillance hypocrite
成语俄文 лицемéрие(фарисéйство)
成语日文 にせの仁義(にんぎ),みせかけの好意(こうい),偽善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成语示例


他第一便想抢曾乡绅的家,那暴发的绅士,假仁假义的,好不可恶!(郑振铎《黄公俊的最后》)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成语典故

假装的仁义道德。明.冯梦龙《新灌园.骑劫代将》:“要感动民心,似草随风,须知汤武可追踪,假仁假义成何用!”郑振铎《黄公俊的最后》:“他第一便想抢曾乡绅的家,那暴发的绅士,假仁假义的,好不可恶!” 并列 ①虚伪不真实的仁义道德。清·邹容《革命军》:“即比以九幽十八狱,恐亦有过之无不及,而贼满人方行其农忙停讼、热审减刑之~以自饰。”②假装成仁慈善良。郑振铎《黄公俊的最后》:“那暴发的绅士,~的,好不可恶!”△贬义。多用于写虚假行为方面。→虚情假义 乔龙画虎 鳄鱼眼泪 ?真情实意 真心实意 推心置腹大仁大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山。~话。~冒。~释。~死。虚~。真~。弄虚作~。 借用,利用:~借。~货。~道(借路)。~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公济私。不~思索(用不着想)。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设。~使。~令。~如。~若。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日。~条。病~。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①仁爱与正义;②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姓。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山。~话。~冒。~释。~死。虚~。真~。弄虚作~。 借用,利用:~借。~货。~道(借路)。~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公济私。不~思索(用不着想)。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设。~使。~令。~如。~若。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日。~条。病~。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 情谊:~气。恩~。~重如山。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 指认为亲属的:~父。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假』

《廣韻》古雅切《集韻》《韻會》舉下切,𠀤音賈。 《詩·小雅》不遑假寐。 《註》不脫衣冠而寢。  又借也。 《禮·王制》大夫祭器不假。 《左傳·桓六年》申繻曰:取于物爲假。  又《周禮·六書註》假借者,令長之類是也。  又《禮·曲禮》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 《疏》假,因也。  又《楚漢春秋》會稽假守殷通。 《註》假謂兼攝也。  又《爾雅·釋詁》假,大也。 《詩·大雅》假哉天命。 《儀禮·士冠禮》髦士攸宜,宜之于假。  又設辭。 《列子·楊朱篇》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爲之乎。  又北假,地名。 《史記·秦始皇紀》使蒙恬渡,取高關陶山北假中。  又與嘉同。美也。 《詩·大雅》假樂君子。 《中庸》作嘉。 《毛傳》假,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何加切。與遐通。 《揚子·法言》假言周於天地,贊於神明。 《註》假作遐。  又《集韻》《韻會》居迓切《正韻》居亞切,𠀤音價。休沐也。 《晉書·王尼傳》護軍與尼長假。 《歐陽修·題跋》言旬休,皆休假也。  又《集韻》《正韻》𠀤與格同,至也。 《易·萃卦》王假有廟。  又叶胡故切,音互。 《宋玉·招魂》結撰至思,蘭芳假些。人有所極,同心賦些。  又叶古我切,音果。 《陶潛·命子詩》旣見其生,實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又與嘏同。 《禮·禮運》是謂大假。 《纂言》假與嘏通。大假者,大其嘏詞也。

『仁』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人。 《釋名》忍也。 《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 《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  又《方書》手足痿𤷒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  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  又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假』

《廣韻》古雅切《集韻》《韻會》舉下切,𠀤音賈。 《詩·小雅》不遑假寐。 《註》不脫衣冠而寢。  又借也。 《禮·王制》大夫祭器不假。 《左傳·桓六年》申繻曰:取于物爲假。  又《周禮·六書註》假借者,令長之類是也。  又《禮·曲禮》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 《疏》假,因也。  又《楚漢春秋》會稽假守殷通。 《註》假謂兼攝也。  又《爾雅·釋詁》假,大也。 《詩·大雅》假哉天命。 《儀禮·士冠禮》髦士攸宜,宜之于假。  又設辭。 《列子·楊朱篇》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爲之乎。  又北假,地名。 《史記·秦始皇紀》使蒙恬渡,取高關陶山北假中。  又與嘉同。美也。 《詩·大雅》假樂君子。 《中庸》作嘉。 《毛傳》假,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何加切。與遐通。 《揚子·法言》假言周於天地,贊於神明。 《註》假作遐。  又《集韻》《韻會》居迓切《正韻》居亞切,𠀤音價。休沐也。 《晉書·王尼傳》護軍與尼長假。 《歐陽修·題跋》言旬休,皆休假也。  又《集韻》《正韻》𠀤與格同,至也。 《易·萃卦》王假有廟。  又叶胡故切,音互。 《宋玉·招魂》結撰至思,蘭芳假些。人有所極,同心賦些。  又叶古我切,音果。 《陶潛·命子詩》旣見其生,實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又與嘏同。 《禮·禮運》是謂大假。 《纂言》假與嘏通。大假者,大其嘏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