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耿耿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成语注音 ㄓㄨㄥ ㄒ一ㄣ ㄍㄥˇ ㄍㄥˇ
成语正音 “耿”,不能读作“dí”。
成语简拼 zxgg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英文 perfect truth
成语法文 se vouer à qch. de coeur et d'ǎme
成语俄文 беспредельная преданность(быть беспредельно преданным)
成语组合  ABCC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成语示例


卢永祥见一个忠心耿耿的陈乐山忽然变了样子,还不晓是何缘故,十分诧异。(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八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成语典故

耿耿:诚信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镜花缘》五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老舍《四世同堂》五五:“大家不肯出卖朋友,又不敢替别人担保忠心耿耿,于是只好含糊其词。” 主谓 耿耿,忠直的样子。形容极其忠心。《镜花缘》57回:“大公子文芸道:‘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自能名垂不朽。’”张平《抉择》:“对他们如此~、至今还把严阵当父亲一样看待的妻子,却已经在暗中被他们毫不留情地作了牺牲品!”△褒义。用于描写忠心。→赤胆忠心 ?心术不正。也作“耿耿忠心”。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诚心尽力:~心。~诚。~实。~告。~于。~魂。~义。~贞。效~。赤胆~心。~言逆耳。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光明:“山头孤月~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a.光明,如“~~星河”;b.形容忠诚,如“忠心~~”;c.心里老想着不能忘,如“~~于怀”)。 有骨气,刚正不阿:~介。~直。~节(坚贞的节操)。 姓。

光明:“山头孤月~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a.光明,如“~~星河”;b.形容忠诚,如“忠心~~”;c.心里老想着不能忘,如“~~于怀”)。 有骨气,刚正不阿:~介。~直。~节(坚贞的节操)。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忠』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中。 《說文》敬也。 《玉篇》直也。 《增韻》內盡其心,而不欺也。 《周禮·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 《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謂言出于心,皆有忠實也。  又《六書精蘊》竭誠也。 《書·伊訓》爲下克忠。 《傳》事上竭誠也。  又不貳也。 《詩·邶風·北風箋》詩人事君無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  又《廣韻》無私也。 《左傳·成九年》無私,忠也。 《後漢·任延傳》延曰:私臣不忠,忠臣不私。  又厚也。 《周語》忠非親禮。 《註》厚也。  又《諡法》危身奉上,險不辭難曰忠。  又州名。古巴東郡,唐置忠州。  又淵名。 《山海經》忠極之淵。  又叶陟良切,音張。 《漢溧陽長潘乾𥓓》彬文烈武,扶弱抑强。龕刈骾雄,流惡顯忠。

『心』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幸切,音𦵸。 《說文》耳著頰也。  又《廣韻》耿介也。 《馮衍·顯志賦》獨耿介而慕古兮。 《徐敬業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  又《韻會》不安也。 《詩·衞風》耿耿不寐。 《傳》耿耿,猶儆儆也。錢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又光也。 《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  又與炯通。 《晉語》其光耿於民矣。 《註》耿,猶炤也。  又地名。 《左傳·閔元年》滅耿,滅霍,滅魏。 《註》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 《括地志》霍晉州霍邑縣,故耿城,今名耿倉城,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故耿國。  又《山海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  又姓。漢耿弇,耿况。  又《集韻》俱永切,音憬。光也。本作炅。  又《集韻》涓熒切《韻會》古熒切,𠀤音扃。明白也。  又與𥳑通。幽州方言也。 《蜀志·𥳑雍傳註》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𥳑,遂隨音變之。◎按說文耿,耳著頰也,从耳,烓省聲。杜林說,耿,光也,从光聖省。凡字皆左形右聲,杜說非也。徐鍇曰:凡字多右形左聲,此說或後人所加,或傳寫之誤,語載徐本說文。蓋許以杜說爲非,徐以許左形右聲爲誤。字彙正字通𠀤錄其說,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以杜說爲優,至謂凡字皆左形右聲,與凡字多右形左聲,則許徐之說皆非也。周禮、六書賈公彥疏辨之詳矣。賈之言曰:書有六體,形聲實多。若江河之類,是左形右聲。鳩鴿之類,是右形左聲。草藻之類,是上形下聲。婆娑之類,是下形上聲。圃國之類,是外形內聲。闅𧗽辮戚𡌵贏之類,是內形外聲。形聲之等有六也,附記於此。

『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幸切,音𦵸。 《說文》耳著頰也。  又《廣韻》耿介也。 《馮衍·顯志賦》獨耿介而慕古兮。 《徐敬業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  又《韻會》不安也。 《詩·衞風》耿耿不寐。 《傳》耿耿,猶儆儆也。錢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又光也。 《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  又與炯通。 《晉語》其光耿於民矣。 《註》耿,猶炤也。  又地名。 《左傳·閔元年》滅耿,滅霍,滅魏。 《註》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 《括地志》霍晉州霍邑縣,故耿城,今名耿倉城,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故耿國。  又《山海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  又姓。漢耿弇,耿况。  又《集韻》俱永切,音憬。光也。本作炅。  又《集韻》涓熒切《韻會》古熒切,𠀤音扃。明白也。  又與𥳑通。幽州方言也。 《蜀志·𥳑雍傳註》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𥳑,遂隨音變之。◎按說文耿,耳著頰也,从耳,烓省聲。杜林說,耿,光也,从光聖省。凡字皆左形右聲,杜說非也。徐鍇曰:凡字多右形左聲,此說或後人所加,或傳寫之誤,語載徐本說文。蓋許以杜說爲非,徐以許左形右聲爲誤。字彙正字通𠀤錄其說,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以杜說爲優,至謂凡字皆左形右聲,與凡字多右形左聲,則許徐之說皆非也。周禮、六書賈公彥疏辨之詳矣。賈之言曰:書有六體,形聲實多。若江河之類,是左形右聲。鳩鴿之類,是右形左聲。草藻之類,是上形下聲。婆娑之類,是下形上聲。圃國之類,是外形內聲。闅𧗽辮戚𡌵贏之類,是內形外聲。形聲之等有六也,附記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