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髦法纪


   弁:黑布帽子;髦:儿童眉际的垂发;弁髦:蔑视,抛弃。指蔑视抛弃法令和纪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iàn máo fǎ jì
成语注音 ㄅ一ㄢˋ ㄇㄠˊ ㄈㄚˇ ㄐ一ˋ
成语简拼 bmfj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覍髦灋紀
成语英文 despise legal orders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弁:黑布帽子;髦:儿童眉际的垂发;弁髦:蔑视,抛弃。指蔑视抛弃法令和纪律。


近义词



反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5回:“设立筹安会事务所,传布种种印刷物,实属弁髦法纪,罪不容诛。”


成语典故

弁:黑布做的帽子。髦:儿童眉际的垂发。弁髦:古代贵族子弟行加冠礼,一加黑布帽,二加皮弁,三加爵弁。三加之后,去掉黑布帽子不再用,并剃去垂发。因此用来比喻弃置无用之物,表示蔑视、抛弃的意思。蔑视、抛弃法令和纪律。《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五回:“倡导邪说,紊乱国宪,未经呈报内务部核准,公然……设立筹安会事务所,传布种种印刷物,实属弁髦法纪,罪不容诛。”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的一种帽子:~髦(a.古代贵族子弟行加冠礼时用弁束住头发,礼成后把弁去掉不用,后喻没用的东西;b.喻轻视)。 〔~言〕书籍或长篇文章的序文、引言。 旧时称低级武官:马~。武~。

古代称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发。 毛中的长毫,喻英俊杰出之士:~硕。~士。~俊。 指马鬃:~马。 〔时~〕时兴的,如“~~的服装”。 古同“牦”,牦牛。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 仿效:效~。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 指“法国”:~文。~式大菜。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弁』

《唐韻》《集韻》《韻會》皮變切《正韻》毗面切,𠀤音汴。 《說文》本作㝸。冕也。象形。或作弁。 《玉篇》㝸,弁也,攀也,所以攀持髮也。 《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 《註》弁,名出於槃。槃,大也,言所以自光大也。 《疏》弁是古冠之大號。 《釋名》弁如兩手相合抃。時也以爵韋爲之,謂之爵弁。以鹿皮爲之,謂之皮弁。以𩎟韋爲之也。 《詩·衞風》會弁如星。  又急也。 《禮·玉藻》弁行剡剡起屨。 《疏》弁,急也。剡剡,身起貌。急行欲速,而身屨恆起也。  又戰懼狀。 《前漢·嚴延年傳》吏皆股弁。 《註》股戰若弁。弁謂撫手也。  又《王莽傳》予甚弁焉。 《註》弁,疾也。一曰撫手也,言驚懼也。  又手搏也。 《前漢·甘延壽傳》試弁爲期門。 《註》弁,手搏。  又星名。 《星經》天弁九星,在建近河,爲市官之長。  又地名。 《禮·檀弓》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  又姓,與卞通。 《前漢·東方朔傳》弁嚴子爲衞尉。  又山名。 《廣輿記》卞山,一名弁山。山石瑩然如玉。在今湖州府城北。  又《集韻》薄官切,音盤。與般同。樂也。 《詩·小雅》弁彼鸒斯。 《傳》弁,樂也。

『髦』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𠀤音毛。 《說文》髮也。 《釋名》髦,冒也。覆冒頭頸也。 《詩·鄘風》髧彼兩髦。 《傳》髦者,髮至眉,子事父母之飾。 《儀禮·旣夕》主人說髦。 《註》兒生三月,翦髮爲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長大猶爲飾存之,謂之髦。所以順父母幼小之心。 《左傳·昭九年》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小爾雅》弁髦,太古冠冠而敝者也。  又《詩·小雅》烝我髦士。 《傳》髦,俊也。 《爾雅·釋言》髦,選也。 《疏》毛中之長毫曰髦,士之俊選者也。  又馬鬣。 《儀禮·旣夕》馬不齊髦。 《註》齊翦也。 《禮·曲禮》乗髦馬。 《疏》不鬄落鬃鬣。  又《正字通》牛長髦者爲髦牛。 《史記·西南夷傳》取其筰馬,𤏡僮,髦牛。  又丘名。 《釋名》前高曰髦丘,如馬舉頭垂髦也。  又《揚子·方言》螳蜋謂之髦。  又《集韻》迷浮切,音謀。 《詩·小雅》如蠻如髦。 《箋》髦,西夷別名。武王伐紂,八國從焉。 《疏》牧誓曰: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彼髳此髦,音義同也。 《釋文》髦,舊音毛。尋毛鄭之意,當與尚書同,音莫侯反。 《集韻》本作𩭾。或作髳。

『法』

《唐韻》方乏切《集韻》《韻會》弗乏切,𠀤翻入聲。 《爾雅·釋詁》法,常也。 《釋名》法,偪也。偪而使有所限也。 《禮·月令》乃命太史守典奉法。 《註》法,八法也。  又制度也。 《禮·曲禮》謹修其法而審行之。  又禮法也。 《孝經·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又𠛬法也。 《書·呂𠛬》惟作五虐之𠛬曰法。  又象也。 《文心雕龍·書記篇》申憲述兵,則有律令法制。法者,象也。兵謀無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  又效法也。 《易·繫辭》崇效天,𤰞法地。  又執法,星名。 《史記·天官書註》端門次東第一星爲左執法,廷尉之象。端門西第一星爲右執法,御史大夫之象。  又姓。 《後漢·法雄傳》齊襄王法章之後。  又《韻補》叶敷弗切,音拂。 《揚子·太𤣥經》陽氣高縣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則。  又叶芳未切,音廢。 《歐陽修銘》奕奕明堂,萬邦從祀,豈無臣工,爲予執法。 《玉篇》古文法字。註詳水部五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