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伸长;拉长;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
戮:杀。伸长脖子等着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封神演义》三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王宗汉《关东响马》:“这些人都成了引颈受戮的囚犯,现在只不过是在挨日子罢了。” 其他 戮,杀。伸长脖子,等待杀头。《封神演义》36回:“天兵到日,尚不~,乃敢拒敌大兵!”△贬义。指不作抵抗等死。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退却:~退。~避。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接纳别人给的东西:接~。感~。~精。~权。~托。~降。~益。~业(a.跟随老师学习;b.学生对老师自称)。~教。~领。~聘。~理。 忍耐某种遭遇:忍~。~苦。~制。~窘。~累(受到劳累)。 遭到:遭~。~害。~挫。~屈。~辱。~阻。 适合,中:~吃。~看。~听。~使。
杀:~尸。杀~。 〔~力〕合力,并力,如“~~同心”。 羞辱,侮辱:~人(罪人)。~民(受刑罚的人)。~辱。~笑(耻笑)。
《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𠀤音蚓。 《說文》開弓也。 《徐鉉曰》象引弓之形。 《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又《廣雅》演也。 《易·繫辭》引而伸之。 又《爾雅·釋詁》長也。 《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 《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相牽曰引。 《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 《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 《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 又《集韻》導也。 《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 《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又卻也。 《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 《註》引,卻也。 又相薦達曰引。 《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 《註》相薦達爲聲勢。 《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又服氣法曰道引。 《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 《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又治疾法有撟引。 《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 《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又十丈爲引。 《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引者,信也。 《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又《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𠀤蚓去聲。 《集韻》牽牛綍也。 《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 《疏》引,柩車索也。 又《集韻》一曰曲引。 《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又引古作𢪉。
『受』《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𠀤音壽。 《說文》相付也。 《玉篇》得也。 《易·旣濟》實受其福。 《詩·大雅》受天之祜。 又承也。 《李適之法觀禪師𥓓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 又盛也。 《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又容納也。 《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 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 《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𠋫切。○按受字《韻書》無去聲。 又叶音暑。 《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 《韻會》毛氏曰:从𠬪从冖。俗或作𤓾,非。𤓾音胡到切,下从丈。
『戮』《唐韻》《韻會》力竹切《集韻》力六切,𠀤音陸。 《說文》殺也。 《廣韻》𠛬戮。 又《晉語》殺其生者而戮其死者。 《註》𨻰尸爲戮。 又癡行也。 又辱也。 《左傳·文六年》夷之蒐,賈季戮臾駢,臾駢之人欲盡殺賈氏以報焉。臾駢曰:不可。 《爾雅·釋詁》病也。 《註》相戮辱,亦可恥病也。 又或作僇。 《荀子·非相篇》爲天下大僇。 《史記·田單傳》僇及先人。 又與勠通。 《書·湯誥》與之戮力。 亦與𨿲通,野鵝也。 《揚雄·蜀都賦》戮鶂初乳。 又《集韻》憐蕭切《正韻》憐條切,𠀤音聊。 又《正韻》力救切,音溜。義𠀤同。